如此江山,问天外、何年开辟。
凭吊古、飞桥百里,粉楼千尺。
邻国终输瓯脱地,名王不射单于镝。
看离宫、百二冷斜阳,苍苍碧。蒲萄酒,氍毹席。
挠饮器,悬光璧。话银槎通使,大秦陈迹。
左纛可能除帝制,轺车那许遮安息。
待甚时、朝汉筑高台,来吹笛。
如此江山,问天外、何年开辟。
凭吊古、飞桥百里,粉楼千尺。
邻国终输瓯脱地,名王不射单于镝。
看离宫、百二冷斜阳,苍苍碧。蒲萄酒,氍毹席。
挠饮器,悬光璧。话银槎通使,大秦陈迹。
左纛可能除帝制,轺车那许遮安息。
待甚时、朝汉筑高台,来吹笛。
这首词描绘了博子墩这一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壮丽景象,充满了对历史的追忆和对自然美的赞叹。词人以“如此江山”开篇,直接表达了对眼前景色的赞美之情。接下来,“问天外、何年开辟”,通过设问的方式,将读者的思绪引向了历史的深处,探讨这片土地自古以来的演变。
“凭吊古、飞桥百里,粉楼千尺。”这两句描绘了博子墩地区古老的建筑遗迹,飞桥横跨百里,粉墙黛瓦的高楼矗立千尺,展现了古代文明的辉煌与宏伟。接着,“邻国终输瓯脱地,名王不射单于镝。”通过对比,强调了这片土地在历史上曾是各国争夺的焦点,但最终归于平静,象征着和平与和谐。
“看离宫、百二冷斜阳,苍苍碧。”离宫在夕阳下显得格外宁静,与周围的碧绿山色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蒲萄酒,氍毹席。挠饮器,悬光璧。”这里运用了丰富的意象,蒲萄酒、氍毹席、挠饮器、悬光璧,不仅描绘了奢华的生活场景,也暗示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话银槎通使,大秦陈迹。”银槎通使,指的是古代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大秦陈迹则指向了遥远的历史,体现了博子墩作为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节点,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
“左纛可能除帝制,轺车那许遮安息。”这两句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左纛(古代军队的旗帜)可能无法消除帝制的痕迹,轺车(轻便的马车)也不能阻挡历史的前进,暗示了权力更迭与时代进步的不可逆转。
最后,“待甚时、朝汉筑高台,来吹笛。”词人期待着未来的某一天,能够在这里筑起高台,吹响笛声,表达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期待。整首词通过对博子墩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的描绘,展现了词人深邃的历史观和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