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常见月,不及共游时。
水上恐将缺,林端爱落迟。
乌惊宪府客,人咏鲍家诗。
永夜南桥望,裴回若有期。
山中常见月,不及共游时。
水上恐将缺,林端爱落迟。
乌惊宪府客,人咏鲍家诗。
永夜南桥望,裴回若有期。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不舍。开篇“山中常见月,不及共游时”表达了诗人平日在山中频繁见到的明月,与之相比,曾与友人共同赏月的时刻却弥足珍贵。接下来的“水上恐将缺,林端爱落迟”则透露出诗人对月亮即将隐去的担忧,以及对其在树梢上恋恋不舍的欣赏。
“乌惊宪府客,人咏鲍家诗”一句中,“乌惊宪府客”可能指的是夜晚乌鸦啼叫声惊扰了寂静的官府,而“人咏鲍家诗”则表明人们仍在吟诵着鲍家的诗篇,显示出诗人的文学素养和对前代诗人的尊崇。
最后,“永夜南桥望,裴回若有期”则是诗人在漫长的夜晚于南桥上凝视月亮,期待着类似裴回那样的会面,如同有约定一般。这里的“裴回”可能是一个特定的历史人物或是一种象征,代表了一种美好的相聚。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月亮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美好相遇的期待。
高秋白露团,上将出长安。
尘沙塞下暗,风月陇头寒。
转蓬随马足,飞霜落剑端。
凝云迷代郡,流水冻桑乾。
烽微桔槔远,桥峻辘轳难。
从军多恶少,召募尽材官。
伏堤时卧鼓,疑兵乍解鞍。
柳城擒冒顿,长坂纳呼韩。
受降今更筑,燕然已重刊。
还嗤傅介子,辛苦刺楼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