笋舆遥自响塘归,故里欢迎逐夕晖。
青灯绿酒绵绵话,总念桑榆见面稀。
笋舆遥自响塘归,故里欢迎逐夕晖。
青灯绿酒绵绵话,总念桑榆见面稀。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吴与弼在明末时期的一次返乡之旅,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归乡时的温馨与感慨。
首句“笋舆遥自响塘归”,以“笋舆”这一古代交通工具,形象地描绘了诗人乘坐竹轿远行归来的情景,暗示了旅途的遥远与艰辛。“响塘”二字,既指出了归途中的声响,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回响,预示着即将与故乡重逢的激动心情。
第二句“故里欢迎逐夕晖”,则进一步渲染了归乡的热烈氛围。夕阳西下,天边余晖映照着村庄,家人的迎接如同温暖的阳光,照亮了诗人的心房。这里不仅体现了家人对诗人归来的热切期盼,也寄托了诗人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之情。
第三句“青灯绿酒绵绵话”,描绘了一幅温馨而充满情谊的画面。青灯下,绿酒相伴,诗人与家人围坐交谈,话语绵绵不绝。这里的“青灯”象征着古老的传统与文化的传承,“绿酒”则寓意着生活的甜美与和谐。通过这一场景,诗人表达了对家庭团聚的珍惜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最后一句“总念桑榆见面稀”,则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相聚不易的感慨。在人生的晚年(“桑榆”常用来比喻晚年),能够与亲人团聚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少,因此每一次相聚都显得格外珍贵。这句话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亲情的珍视,也蕴含了对生命短暂、时光易逝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生动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归乡时的喜悦、团聚的温馨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充满了浓厚的人文关怀和生活气息。
斜阳废苑朱门闭。吊兴亡、遗恨泪痕里。
淡淡宫梅,也依然、点酥剪水。
凝愁处、似忆宣华旧事。行人别有凄凉意。
折幽香、谁与寄千里。伫立江皋,杳难逢、陇头归骑。
音尘远,楚天危楼独倚。
邻鸡已三号,残烛无一寸。
参差发行橐,迢递望前顿。
满靴霜若雪,破面风抵刃。
敢辞行路难,渐喜京邑近。
少年奉朝请,亲见尧授舜。
飘然如脱叶,蹭蹬垂七闰。
风埃暗征袍,岁月集衰鬓。
馀生迫归休,周行愧英俊。
人生天地中,赋予各有限。
所享过所赋,鲜不贻后患。
玉食害而家,此语禹所难。
麦饭勿谓薄,耕时泥及骭。
土塯竹为挟,盐酪调藜苋。
吾愧人岂知,尚以陋见讪。
恨亦见事迟,失脚堕名宦。
千载梁伯鸾,巍然吾无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