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挽李馀三方伯三首·其三》
《挽李馀三方伯三首·其三》全文
清 / 方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公既为邦伯,翻称门下生。

自惭无道术,焉敢正师名。

抱病仍求益,忧民实至诚。

斯人若弦剪,终古志难平。

(0)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方苞所作的《挽李馀三方伯三首》中的第三首。诗中表达了对李馀三方伯的深切悼念与敬仰之情。

首句“公既为邦伯”,点明李馀三方伯的身份地位,作为一方之长,治理地方。接着“翻称门下生”一句,意指李馀三方伯虽位居高位,却谦逊地自称是某人的学生,体现了他的谦虚和尊重师长的态度。

“自惭无道术,焉敢正师名。”这两句表达出诗人对自己学识不足的自谦,以及不敢妄称师长的敬畏之心。通过对比自己的无能与对方的高深,凸显了对方的卓越与自己的渺小。

“抱病仍求益,忧民实至诚。”这里描述了李馀三方伯即使身患疾病,仍然渴望学习进步,其心系百姓的至诚之心令人感动。这种不顾个人安危,一心为民的精神,是诗人对其高尚品德的高度赞扬。

最后一句“斯人若弦剪,终古志难平。”以“弦剪”比喻李馀三方伯的志向如同琴弦般坚韧不拔,即使逝去,其志向也难以平息。这不仅是对李馀三方伯个人品质的赞美,也是对其精神永存的寄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李馀三方伯生前事迹的简述,展现了其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表达了诗人对其深深的敬仰与怀念之情。

作者介绍
方苞

方苞
朝代:清   字:灵皋   籍贯:江南桐城(今安徽省桐城市凤仪里)   生辰:1668年5月25日—1749年9月29日

方苞(1668年5月25日—1749年9月29日),字灵皋,亦字凤九,晚年号望溪,亦号南山牧叟。汉族,江南桐城(今安徽省桐城市凤仪里)人,生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六合留稼村)。桐城“桂林方氏”(亦称“县里方”或“大方”)十六世,与明末大思想家方以智同属“桂林方氏”大家族。是清代散文家,桐城派散文创始人,与姚鼐[nài]、刘大櫆合称桐城三祖。 
猜你喜欢

送日上人归石门

三界无家谁适从,大千俱集笑谈中。

江南湖外梦到晓,宴坐经行月运空。

狐死怀生正丘首,鸟栖知暖择南风。

石门今日名天下,想见沿崖一径通。

(0)

又和前韵二首·其一

头白逢人宛似新,自嗟世态不容真。

君才廓落宜无合,我语刚强屡被瞋。

千里来寻非爱雪,一时行乐谩游春。

邻居冷淡应相笑,数夕温然语话频。

(0)

闻龚德庄入山先一日作诗迎之

梦暖不知窗雾白,眼寒初爱縠罗轻。

欣闻明日一龚至,想见随轩二李行。

夜雨晓晴寒食近,水流花发子规声。

披襟散坐青林下,依约斜川万古情。

(0)

次韵达臣知县祈雪游岳麓寺分韵得游字

丛祠香火罢,山寺偶同游。

炉拨红金涌,窗空碧缕浮。

旋敷白氎布,暖甚紫茸裘。

试作吉祥卧,梦清如素秋。

(0)

余还自海外至崇仁见思禹以四诗先焉既别又有太原之行已而幸归石门复次前韵寄之以致山中之信云·其四

飘零乳儿失慈母,来归家山在阿堵。

瘴痾烝洗百念空,但有诗情磨未去。

虚名实祸车覆辙,道乡端与人间别。

膝穿木榻五十年,君看此翁亦雄杰。

(0)

送友人

幽人独负三尺琴,自谓羲皇得意深。

经年不肯鼓一曲,欲造千里求知音。

夕阳渡口西风起,黄叶纷纷坠秋水。

送君默默上孤舟,片帆忽举风波里。

此去吴中风物好,重复江湖我曾到。

桂子落时双涧秋,白猿啼处孤松老。

却入苕溪凡几里,连天震泽无穷已。

红蕖苞拆流水香,紫莼丝软鲈鱼美。

何时兴尽见归舟,古今客路多飘流。

孤云别鹤无踪迹,空听蝉声野渡头。

(0)
诗词分类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诗人
赵光远 刘程之 苏瑰 李夫人 柳泌 开元宫人 阎立本 魏知古 蔡新 薛媛 史青 黄丕烈 颜仁郁 胡令能 曹彪 王继鹏 王翙 崔枢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