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既为邦伯,翻称门下生。
自惭无道术,焉敢正师名。
抱病仍求益,忧民实至诚。
斯人若弦剪,终古志难平。
公既为邦伯,翻称门下生。
自惭无道术,焉敢正师名。
抱病仍求益,忧民实至诚。
斯人若弦剪,终古志难平。
这首诗是清代方苞所作的《挽李馀三方伯三首》中的第三首。诗中表达了对李馀三方伯的深切悼念与敬仰之情。
首句“公既为邦伯”,点明李馀三方伯的身份地位,作为一方之长,治理地方。接着“翻称门下生”一句,意指李馀三方伯虽位居高位,却谦逊地自称是某人的学生,体现了他的谦虚和尊重师长的态度。
“自惭无道术,焉敢正师名。”这两句表达出诗人对自己学识不足的自谦,以及不敢妄称师长的敬畏之心。通过对比自己的无能与对方的高深,凸显了对方的卓越与自己的渺小。
“抱病仍求益,忧民实至诚。”这里描述了李馀三方伯即使身患疾病,仍然渴望学习进步,其心系百姓的至诚之心令人感动。这种不顾个人安危,一心为民的精神,是诗人对其高尚品德的高度赞扬。
最后一句“斯人若弦剪,终古志难平。”以“弦剪”比喻李馀三方伯的志向如同琴弦般坚韧不拔,即使逝去,其志向也难以平息。这不仅是对李馀三方伯个人品质的赞美,也是对其精神永存的寄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李馀三方伯生前事迹的简述,展现了其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表达了诗人对其深深的敬仰与怀念之情。
飘零乳儿失慈母,来归家山在阿堵。
瘴痾烝洗百念空,但有诗情磨未去。
虚名实祸车覆辙,道乡端与人间别。
膝穿木榻五十年,君看此翁亦雄杰。
幽人独负三尺琴,自谓羲皇得意深。
经年不肯鼓一曲,欲造千里求知音。
夕阳渡口西风起,黄叶纷纷坠秋水。
送君默默上孤舟,片帆忽举风波里。
此去吴中风物好,重复江湖我曾到。
桂子落时双涧秋,白猿啼处孤松老。
却入苕溪凡几里,连天震泽无穷已。
红蕖苞拆流水香,紫莼丝软鲈鱼美。
何时兴尽见归舟,古今客路多飘流。
孤云别鹤无踪迹,空听蝉声野渡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