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零乳儿失慈母,来归家山在阿堵。
瘴痾烝洗百念空,但有诗情磨未去。
虚名实祸车覆辙,道乡端与人间别。
膝穿木榻五十年,君看此翁亦雄杰。
飘零乳儿失慈母,来归家山在阿堵。
瘴痾烝洗百念空,但有诗情磨未去。
虚名实祸车覆辙,道乡端与人间别。
膝穿木榻五十年,君看此翁亦雄杰。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僧在晚年回归山林,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变迁与挑战,依然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面貌。诗中通过“飘零乳儿失慈母”这一开篇,营造出一种离散与孤独的情感氛围,随后笔锋一转,描述了老僧在山中生活的清贫与艰苦,以及他面对疾病时的淡然态度。“虚名实祸车覆辙,道乡端与人间别”,这两句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超脱,以及对道乡(理想境界)的向往与追求。最后,“膝穿木榻五十年,君看此翁亦雄杰”,诗人通过描述老僧长达五十年的艰苦修行,展现了其坚韧不屈的意志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通过对老僧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精神追求与个人品格的高度赞扬,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亏他一夜芭蕉雨,园亭作成秋景。
薄病恹恹,残妆草草,茉莉晚香幽靓。疏烟送眠。
恰小扇罗轻,流萤风定。
独倚屏山,满身明月露华冷。文窗欲启未启。
怕晶帘卷碎、花影人影。
掩却鲛幮,烧残麝炷,忘了纱衾教整。
铜壶漏永,算如此秋光,仅侬消领。
多少红楼,酒魂凉不醒。
帐罗似水,怕轻寒剪剪,玉肌凉逗。
待得海棠娇睡醒,满地落英如绣。
斗草庭闲,浮梅槛远,空把良辰负。
秋千架冷,杜鹃啼老烟柳。
争奈锦带轻分,湘奁懒启,别泪抛红豆。
细雨斜风帘不捲,只是恹恹病酒。
无力釭花,相思笼鸟,都为春来瘦。
销魂如许,镜中何况螓首。
春遍江南风细细。正是嫩寒天气。
燕子衔泥,提壶唤雨,十里软红尘滓。袷衣初试。
看波绿粼粼,野鸥乍起。
一路桃花,浅深红到半山里。回忆岭南旧地。
有万枝香雪,月明如洗。
沽酒桥边,采桑村外,一样嫣红姹紫。春光无改。
叹廿载浮踪,鬓丝添矣。
它日来游,溪上桃花开还未。
湘水清肠,吴波洁胃,费它多少淘湔。
飏风轻唾,珠玉自匀圆。
最爱秦楼乐府,横黛笔、镂月飞泉。
红窗下,清歌一曲,莺燕尽留连。
蛮笺吟不尽,麻衣黯淡,葛楚缠绵。
信瑶池,尘劫吹坠书仙。
纵有并刀学制,嗟不似、入样连娟。
凭谁夺,裁馀段锦,贻我梦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