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烟荼毗霜后林,短椽脱烟乌不黔。
樵童岂惜龟两手,入市论价轻千金。
向来几作沟中断,漫灭青黄谁过眼。
焉知负荷炉锤功,煨烬犹堪借馀暖。
夜阑吼空风力豪,平明雪山平屋高。
生柴带叶冷不燄,毁车充薪车脚劳。
故人十缚起衰朽,生遣寒灰拨红兽。
解衣挟纩不足云,那复区区论炙手。
灶烟荼毗霜后林,短椽脱烟乌不黔。
樵童岂惜龟两手,入市论价轻千金。
向来几作沟中断,漫灭青黄谁过眼。
焉知负荷炉锤功,煨烬犹堪借馀暖。
夜阑吼空风力豪,平明雪山平屋高。
生柴带叶冷不燄,毁车充薪车脚劳。
故人十缚起衰朽,生遣寒灰拨红兽。
解衣挟纩不足云,那复区区论炙手。
这首诗描绘了友人赠炭的情景,以及炭火在寒冷冬日中的温暖作用。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炭火从采集、交易到使用的过程,以及它在生活中的重要价值。
首句“灶烟荼毗霜后林”,描绘了炭火在霜后的树林中燃烧,烟雾缭绕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充满生机的氛围。接着,“短椽脱烟乌不黔”描述了炭块在烟熏下保持其本色,不被烟气染黑,强调了炭质的纯净与耐久。
“樵童岂惜龟两手,入市论价轻千金”通过樵夫的形象,表现了炭火的珍贵与价值。即使是在寒冷的天气里,樵夫也不惜辛劳,将炭块运往市场,其价格之高,显示了炭火在人们生活中的不可或缺。
“向来几作沟中断,漫灭青黄谁过眼”则表达了炭火在未被发现和利用前的默默无闻,以及其潜在价值的不易察觉。然而,一旦被发现并加以利用,其价值便得以彰显。
“焉知负荷炉锤功,煨烬犹堪借馀暖”进一步强调了炭火的持久温暖,即便在炭烬中也能感受到余温,体现了炭火的实用性与持久性。
“夜阑吼空风力豪,平明雪山平屋高”描绘了夜晚风力强劲,但炭火的温暖足以抵御严寒,到了清晨,雪山仿佛平铺在屋檐之上,形象地展示了炭火的威力。
“生柴带叶冷不燄,毁车充薪车脚劳”则对比了生柴与炭火的不同,生柴虽带叶却难以燃烧,而炭火即使在寒冷中也能持续发热,显示出炭火的高效与便捷。
最后,“故人十缚起衰朽,生遣寒灰拨红兽。解衣挟纩不足云,那复区区论炙手。”表达了对友人慷慨赠炭的感激之情,以及炭火带来的温暖与希望,即便是最微小的温暖,也足以驱散寒冷,让人感到生活的美好与希望。
整首诗通过对炭火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价值,更蕴含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帮助、共度难关的美好情感,以及在逆境中寻找温暖与希望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