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谢人送炭》
《谢人送炭》全文
宋 / 张扩   形式: 古风

灶烟荼毗霜后林,短椽脱烟乌不黔。

樵童岂惜龟两手,入市论价轻千金。

向来几作沟中断,漫灭青黄谁过眼。

焉知负荷炉锤功,煨烬犹堪借馀暖。

夜阑吼空风力豪,平明雪山平屋高。

生柴带叶冷不燄,毁车充薪车脚劳。

故人十缚起衰朽,生遣寒灰拨红兽。

解衣挟纩不足云,那复区区论炙手。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友人赠炭的情景,以及炭火在寒冷冬日中的温暖作用。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炭火从采集、交易到使用的过程,以及它在生活中的重要价值。

首句“灶烟荼毗霜后林”,描绘了炭火在霜后的树林中燃烧,烟雾缭绕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充满生机的氛围。接着,“短椽脱烟乌不黔”描述了炭块在烟熏下保持其本色,不被烟气染黑,强调了炭质的纯净与耐久。

“樵童岂惜龟两手,入市论价轻千金”通过樵夫的形象,表现了炭火的珍贵与价值。即使是在寒冷的天气里,樵夫也不惜辛劳,将炭块运往市场,其价格之高,显示了炭火在人们生活中的不可或缺。

“向来几作沟中断,漫灭青黄谁过眼”则表达了炭火在未被发现和利用前的默默无闻,以及其潜在价值的不易察觉。然而,一旦被发现并加以利用,其价值便得以彰显。

“焉知负荷炉锤功,煨烬犹堪借馀暖”进一步强调了炭火的持久温暖,即便在炭烬中也能感受到余温,体现了炭火的实用性与持久性。

“夜阑吼空风力豪,平明雪山平屋高”描绘了夜晚风力强劲,但炭火的温暖足以抵御严寒,到了清晨,雪山仿佛平铺在屋檐之上,形象地展示了炭火的威力。

“生柴带叶冷不燄,毁车充薪车脚劳”则对比了生柴与炭火的不同,生柴虽带叶却难以燃烧,而炭火即使在寒冷中也能持续发热,显示出炭火的高效与便捷。

最后,“故人十缚起衰朽,生遣寒灰拨红兽。解衣挟纩不足云,那复区区论炙手。”表达了对友人慷慨赠炭的感激之情,以及炭火带来的温暖与希望,即便是最微小的温暖,也足以驱散寒冷,让人感到生活的美好与希望。

整首诗通过对炭火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价值,更蕴含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帮助、共度难关的美好情感,以及在逆境中寻找温暖与希望的精神。

作者介绍

张扩
朝代:宋

[约公元一一二二年前后在世]字彦实,一字子微,德兴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徽宗宣和中前后在世。工诗,词采清丽。崇宁中(公元一一o四年左右)进士。授国子监簿,迁博士,调处州工曹,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寻充馆职。南渡后,历中书舍人。为著作郎时,秦桧赏其诗,迁擢左史,再迁而掌外制。所交如曾糙、朱翌、吕本中辈,皆一代大家。扩著有东窗集四十卷,诗十卷,《宋史艺文志》传於世。
猜你喜欢

敦煌廿咏·其七水精堂咏

阳关临绝漠,中有水精堂。

暗碛铺银地,平沙散玉羊。

体明同夜月,色净含秋霜。

可则弃胡塞,终归还帝乡。

(0)

奉酬颜使君真卿王员外圆宿寺兼送员外使回

鲁公邀省客,贫寺人过少。

锦帐惟野花,竹屏有窗筱。

朝行石色净,夜听泉声小。

释事情已高,依禅境无扰。

超遥长路首,怅望空林杪。

离思从此生,还将此心了。

(0)

戏题二首·其二

喧喧共在是非间,终日谁知我自闲。

偶客狂歌何所为,欲于人事强相关。

(0)

鲍防《云门寺济公上方偈序》.缺名《山啄木偈》

尔禽啄木,恶蠹伤木。愈木无病,巢枝自足。

(0)

宿巴江

江声五十里,泻碧急于弦。

不觉日又夜,争教人少年。

一汀巫峡月,两岸子规天。

山影似相伴,浓遮到晓船。

(0)

居南岳怀沈彬

石房开竹扉,茗外独支颐。

万木还无叶,百年能几时。

隔云闻狖过,截雨见虹垂。

因忆岳南客,晏眠吟好诗。

(0)
诗词分类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孟洋 赵汝燧 董俞 陶弼 梁兰 方千里 刘跂 释行海 王阮 释月涧 李道纯 邹祗谟 王灼 周弼 施枢 夏原吉 黄镇成 林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