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酿连朝雨,秋声滴碎天。
墙阴苔色古,池面水纹圆。
韵入蕉窗里,凉生笋簟先。
闭门无个事,身倦枕书眠。
阴酿连朝雨,秋声滴碎天。
墙阴苔色古,池面水纹圆。
韵入蕉窗里,凉生笋簟先。
闭门无个事,身倦枕书眠。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连续阴雨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雨滴敲击天际的声音,以及雨后环境的变化。诗人以“阴酿连朝雨”开篇,点明了秋雨绵绵的主题,接着“秋声滴碎天”一句,生动地描绘了雨滴敲打天空的声响,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凉的氛围。
“墙阴苔色古,池面水纹圆”两句,进一步展示了雨后环境的特色,古老的苔藓在墙壁上蔓延,池塘表面泛起一圈圈圆润的波纹,这些细节描写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循环更迭。
“韵入蕉窗里,凉生笋簟先”则将视角转向室内,通过“韵入蕉窗”表现了雨声与窗外景色的和谐统一,而“凉生笋簟先”则暗示了秋天特有的凉意,通过竹席的凉爽感受,直接触达读者的感官体验,增强了诗歌的沉浸感。
最后,“闭门无个事,身倦枕书眠”表达了诗人面对秋雨时的闲适心境,选择闭门读书,享受片刻的宁静与自我反思,体现了文人墨客在自然面前的超然态度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成功地捕捉了秋雨季节的独特韵味,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敏感和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
正阳生一脉,绣日添长,台云书瑞。
劲节昂霄,仁意雪霜里。
粟庾红陈,草扉绿茂,襦裤蔼千里。
马熟车轻,铃斋曾到,从容游戏。
好是邦人,能言世美,犹爱其棠,而况其子。
洞里桃花,岁月任渠记。
一点梅梢,为传消息,有东皇知己。
倚看明年,相逢贡袜,曳星辰履。
百年过半也。怅壮心零落,鬓星星也。风儿渐凉也。
近中秋月儿,又初生也。田园暇也。矍铄哉、是翁也。
记当时,弧矢垂门,孤负四方志也。休也。
牙签插架,玉帐持麾,总成非也。浮生梦也。
皇皇欲、奚为也。
趁身闲、随分粗衣淡饭,一笑又何妨也。
问神仙,底处蓬莱,醉乡是也。
嗟矍铄翁,对婵娟月,怀汗漫游。
怅江湖幸有,季鹰鲈鲙,田园忍负,晏子狐裘。
丹桂开时,青苹渺处,家在三吴天尽头。
庭皋静,又一番叶落,天下皆秋。少年弓剑边州。
惊转首黄粱还梦不。
叹悠悠千载,关山无恙,滔滔一水,岁月俱流。
镜老菱花,笳悲芦叶,新雁数行人倚楼。
君知否,把眉峰蹙破,岂为身愁。
吾皇神武中兴,直须整顿舆图旧。
岂惟天顾,岷峨一角,但西其首。
遮护咽喉,扶持气脉,宁无医手。
有庙谟先定,傍观何待,留侯蹑、魏侯肘。
天眷我家仁厚。盛英才、载量车斗。
中流孤艇,千钧一发,老夫何有。
休对秋风,移宫换羽,吟无绝口。
看福星,太乙临梁,此虏自不能久。
对剑花凝,笳叶卷,天宇尘清声肃。
楼船催解处,正日戈夕照,风旗西矗。
虎战龙争,人非地是,形势昔雄三国。
景升今何在,怅婆娑老子,奚堪荆牧。
岂自古常言,力宁斗智,智宁如福。西征非太速。
奈臣职、难负君王嘱。
嗟往事、祁山抗表,剑阁刊铭,祗成堕甑并空轴。
喜听平安信,岂止为、区区一竹。蚊蚊类、笑谈逐。
玉关归老,不愿封侯食肉。愿还太平旧蜀。
拟龙山、把酒酹西风,西风苦无情。
似秋容不受,骚人登眺,特地悭晴。
依稀两三过雁,何处是方城。
目断危楼外,山远烟轻。
且对黄花一笑,叹浮生易老,乐事难并。
唤遏云低唱,檐溜任霏铃。
问何如、乌纱折角,把芳名、盖取晋参军。
东篱下,阴晴不管,输与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