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过半也。怅壮心零落,鬓星星也。风儿渐凉也。
近中秋月儿,又初生也。田园暇也。矍铄哉、是翁也。
记当时,弧矢垂门,孤负四方志也。休也。
牙签插架,玉帐持麾,总成非也。浮生梦也。
皇皇欲、奚为也。
趁身闲、随分粗衣淡饭,一笑又何妨也。
问神仙,底处蓬莱,醉乡是也。
百年过半也。怅壮心零落,鬓星星也。风儿渐凉也。
近中秋月儿,又初生也。田园暇也。矍铄哉、是翁也。
记当时,弧矢垂门,孤负四方志也。休也。
牙签插架,玉帐持麾,总成非也。浮生梦也。
皇皇欲、奚为也。
趁身闲、随分粗衣淡饭,一笑又何妨也。
问神仙,底处蓬莱,醉乡是也。
这首诗作于北宋时期,作者李曾伯,题目为《瑞鹤仙》。从诗的内容来看,诗人在百年过半之际,感慨系之,壮心已不再,鬓发斑斑而星星,这种形象描绘出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个人英雄气概已失的无奈与哀愁。风凉、月新生、田园闲暇,都映衬出一种淡泊明志,超脱尘世的意境。而“矍铄哉、是翁也”则透露出诗人对过去壮志未酬的自嘲。
诗中的“记当时,弧矢垂门,孤负四方志也。休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曾经怀抱的远大理想和豪情壮志现在只能是回忆,并且感到有些疲惫不堪。这一段落抒写了诗人的历史沧桑感与英雄末路的悲凉。
接着,“牙签插架,玉帐持麾,总成非也。”则是在形容日常生活中的琐事,这些琐事似乎都在提醒着诗人现实与梦想之间的差距和无奈。"浮生梦也。皇皇欲、奚为也。趁身闲、随分粗衣淡饭,一笑又何妨也。"这部分则表现出对世俗功名利禄的超脱态度,采取了一种豁达的人生观,认为浮生如梦,不必过于执着。
最后,“问神仙,底处蓬莱,醉乡是也。”则是诗人向往道家的仙境蓬莱,并在现实中寻找一份超然物外的快乐。整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过去与现在,表达了诗人的深沉内省和淡泊明志,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于世事无常的悲观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