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爱翠鬟处,因之白足家。
鸟衔飞叶竹,鱼上落溪花。
倡和成陈迹,林泉自道芽。
上人者个在,不领一杯茶。
最爱翠鬟处,因之白足家。
鸟衔飞叶竹,鱼上落溪花。
倡和成陈迹,林泉自道芽。
上人者个在,不领一杯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山林生活图景。诗人以“翠鬟”、“白足”开篇,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手法,将秀发比作青翠的发髻,白足则象征着禅者的修行与超脱,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接着,“鸟衔飞叶竹,鱼上落溪花”,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鸟儿在竹林间穿梭,鱼儿跃出水面,花瓣随溪流飘落,构成了一幅动与静、生与死交织的画面。
“倡和成陈迹,林泉自道芽”两句,既是对过往生活的回顾,也是对当下自然之美的赞颂。诗人通过“倡和”这一词,暗示了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而“林泉自道芽”则表达了对自然生长力量的敬畏与赞美,仿佛林间的每一株新芽都在诉说着生命的奇迹。
最后,“上人者个在,不领一杯茶”一句,以禅意收尾,寓意深刻。上人,即为高僧或得道之人,这里的“个”字,既指代了诗人自己,也暗含了对禅宗智慧的追求与领悟。不领一杯茶,或许是在说,真正的智慧与境界,无需外在形式的装饰,内心的平静与清明才是真正的归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禅宗思想的巧妙融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精神世界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简朴、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翡羽分丝,松脂染粟,蕙亩料应无此。
合移伴柔娥,纱橱近底。
才见碧茎黏蜡,遍曲折、閒房闻香气。
晓梳乍了,未曾开足,剪残芳穗。含蕊。簪镜里。
并暗麝摘来,软鬟分缀。爱向晚犹馨,枕函边坠。
想到秋生瘴岭,算只有、珠娘怜憔悴。
争采煮、片片黄沈,消受玉炉烟细。
卖酒楼高,弹筝人在,只隔城西小岭。
趁月敲扉,满春衫花影。
捲珠箔,千缕翠烟不断,香里看伊妆靓。
一曲蛮弦,露柔荑尖冷。别离时、心许鸳鸯并。
曾相约且种菖蒲等。梦想水盼云情,怨天涯桃梗。
悔当初、不载烟波艇。如今见、堠火苴兰映。
倩传书、飞过衡湘,怕新鸿未肯。
秋宵月白。正三泖湖边,枯苇初织。
采捕郎移,小艇呼灯争觅。
腹芒输海双螯绣,听爬沙、重寻无迹。
西风珑畔,香粳偷饱,内黄凝液。便日日、山厨捧出。
胜夜照浑河,凿冰求得。剖向雕盘,朱橘香苞同色。
登高遍插茱萸罢,最思量、剩匡狼籍。
江乡风味,如今但有、梦寻疏荻。
鸭头酥雨,雁背尖风,峭帆催别春市。
几月秦淮,换细葛、芙蕖香里。
秧珑耕蓑,柘村缲茧,顿牵乡思。
上层楼试望,甚处家林,斜阳外、重重水。
西邻旧筑渔矶。共棋灯笛月,今隔千里。
银沫青笺,盼不到、一双花鲤。
料只在、吴根越角,谁与衔杯伴吟袂。
且待归来,约移秋艇,采菱红莼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