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沁园春·其二月夜自和》
《沁园春·其二月夜自和》全文
宋 / 李曾伯   形式: 词  词牌: 沁园春

嗟矍铄翁,对婵娟月,怀汗漫游。

怅江湖幸有,季鹰鲈鲙,田园忍负,晏子狐裘。

丹桂开时,青苹渺处,家在三吴天尽头。

庭皋静,又一番叶落,天下皆秋。少年弓剑边州。

惊转首黄粱还梦不。

叹悠悠千载,关山无恙,滔滔一水,岁月俱流。

镜老菱花,笳悲芦叶,新雁数行人倚楼。

君知否,把眉峰蹙破,岂为身愁。

(0)
翻译
感叹那精神矍铄的老翁,面对明亮的月亮,怀念着广阔的游历。
遗憾的是,虽然江湖上有幸能享受季鹰的鲈鱼,但不得不舍弃田园生活,就像晏子拒绝奢华的狐裘。
丹桂盛开之际,青萍漂浮之处,家似乎在遥远的三吴之地的尽头。
庭院寂静,又是一片落叶,整个世界都笼罩在秋天的氛围中。他曾是个少年,在边疆持剑守卫。
猛然回头,发现黄粱美梦已消散。
感叹千年时光悠悠,关山依旧,滔滔江水流逝,岁月如梭。
镜子中的菱花已显老态,胡笳声中芦叶飘摇,新雁成群,人们倚楼遥望。
你可曾知晓,眉头紧锁并非只为个人忧虑。
注释
矍铄翁:精神矍铄的老翁。
婵娟月:明亮的月亮。
季鹰鲈鲙:季鹰的鲈鱼,指隐居生活。
晏子狐裘:晏子拒绝奢华的生活。
三吴天尽头:遥远的三吴之地。
庭皋:庭院。
叶落:落叶。
千载:千年。
关山:关隘山川。
菱花:镜子中的花纹。
笳悲:胡笳的悲伤声。
眉峰蹙破:眉头紧锁。
身愁:个人忧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淡的忧愁与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人在月夜中,独自徘徊于庭院之中,感受到秋意渐浓,叶落纷纷,天气转凉。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下,诗人的心情随着自然万物的变化而起伏,他似乎在追忆过往的美好时光,那些逝去的岁月如同流水一般难以挽留。

"少年弓剑边州"一句,透露出诗人曾经有过戎马倥偬、英勇奋战的经历,但现在却只能在梦中寻觅那些已经远去的时刻。"叹悠悠千载,关山无恙,滔滔一水,岁月俱流"几句,更是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过往美好记忆的怀念。

而在最后,诗人似乎又转向现实,对着镜中自己苍老的容颜,心生感慨。"岂为身愁"一句,表明诗人的忧虑不仅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担忧,而是更深层次的生命体验和哲理思考。

整首诗通过月夜的静谧与自然景物的变化,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怀旧以及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慨,是一首充满哲思的抒情之作。

作者介绍
李曾伯

李曾伯
朝代:宋   字:长孺   号:可斋   籍贯:要亦戛戛异   生辰:1198年-1268年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猜你喜欢

华山舜祠

隐隐苍梧映郭门,滔滔江水抱山根。

群峰独捧重华庙,大地谁言五岳尊。

云暗九疑迷葬地,月明孤竹见啼痕。

长将涧藻修寅祀,愿就琴薰仰德温。

(0)

送舒教谕赴海阳·其三

沧海潮阳郡,青山刺史祠。

遗文真作者,直道更吾师。

采藻怀明荐,歌芹托盛时。

寥寥前圣统,无使后生疑。

(0)

春思·其四

庭前古松高百尺,屈干回姿如老龙。

我欲据床还散发,簿书堆案不从容。

(0)

游静慈寺因访孙山人一元

晨游招提境,爱此幽胜偏。

南山峙其后,西湖漾其前。

华标凌波起,邃阁承崖悬。

修竹挺寒翠,长松濯秋鲜。

岂惟会禅悦,亦以招灵仙。

吾生厌尘网,久怀奉真诠。

刀圭脱相授,情爱亦易捐。

攀援洪厓侣,翱翔凌紫烟。

(0)

春日豫章杂诗十首·其八

江北每嗔花不早,清明出郭始芳菲。

可道江西浑不冷,清明桃杏亦初飞。

(0)

送人之南郡三首·其三

南阳帝里近亲多,冈势盘龙绕白河。

便欲临分留宝剑,方城汉水待鸣珂。

(0)
诗词分类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诗人
吴镇 王廷相 沈与求 苏洵 吕南公 朱敦儒 王国维 屈原 梁启超 骆宾王 纳兰性德 颜真卿 韦庄 皇甫冉 丘浚 程嘉燧 陈三立 薛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