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者当辟世,其次乃辟地。
故山虽见招,居之殊不易。
看君展此图,中有经天泪。
终年不下榻,神往属天际。
别来值翻覆,未死幸相视。
当时谓必尔,果尔岂足异。
吾侪即山鬼,能知一岁事。
相携山之阿,风雨娱昼晦。
贤者当辟世,其次乃辟地。
故山虽见招,居之殊不易。
看君展此图,中有经天泪。
终年不下榻,神往属天际。
别来值翻覆,未死幸相视。
当时谓必尔,果尔岂足异。
吾侪即山鬼,能知一岁事。
相携山之阿,风雨娱昼晦。
这首诗是清朝末年至近代初的郑孝胥所作,名为《沈子培属题山居图》。诗人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画作的感慨。首句“贤者当辟世,其次乃辟地”表达了对超脱尘世、隐居山林的高尚追求,接着写即使面对友人邀请,居住山中也非易事,暗示了隐居生活的艰难。
“看君展此图,中有经天泪”表达了对画中可能蕴含的情感深度的解读,认为画作中流露出的可能是远离尘世的哀愁。“终年不下榻,神往属天际”进一步强调了主人公对理想生活的执着和对自然的深深向往。
“别来值翻覆,未死幸相视”暗指时局动荡,庆幸还能与友人相见。“当时谓必尔,果尔岂足异”表达了对友人选择的认同,认为这样的决定在情理之中。“吾侪即山鬼,能知一岁事”表明诗人自嘲为山中的隐士,只能了解山间一年的变迁。
最后两句“相携山之阿,风雨娱昼晦”描绘了与友人在山中相伴,共度风雨,享受白天黑夜的简单生活。整首诗情感真挚,寓言深刻,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独特理解和对友情的珍视。
浮玉山中曾把臂,风景依稀如隔世。
常叹空门无定踪,此生何处求真谛。
秋风一棹过钱塘,闻说吾师在上方。
扶杖入山急相访,灵隐寺中松隐堂。
方鞋破衲出相见,怪我年来华发变。
相逢不作世间言,指点前山云几片。
半榻跏趺双树边,笑谈隐隐生云烟。
论交共结三生约,出世同参一指禅。
新诗别后多如此,总是禅机非绮语。
胜地何须论虎溪,高风不用推支许。
须臾残照下雷峰,送客松关第几重。
悠悠此别何时遇,愁听云堂薄暮钟。
去年九月客吴门,忆汝凄凉欲断魂。
今年汝作吴门客,一望关河千里隔。
我家兄弟大参商,岁岁年年俱异乡。
梦回闽海风尘远,目极吴门匹练长。
秋风飒飒秋光老,登高望远伤怀抱。
天涯游子滞还期,篱下黄花为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