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挽程尚书词》
《挽程尚书词》全文
宋 / 项安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人间一日履声藏,天上文昌落正芒。

直谅无朋今魏汲,师承有法古韦康。

思陵册府严招聘,孝庙经帷盛表章。

岁晚山林谁得似,十年高卧乐羲皇。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wǎnchéngshàngshū
sòng / xiàngānshì

rénjiānshēngcángtiānshàngwénchāngluòzàimáng

zhíliàngpéngjīnwèishīchéngyǒuwéikāng

língyánzhāochěngxiàomiàojīngwéishèngbiǎozhāng

suìwǎnshānlínshuíshíniángāohuáng

注释
履声:指人来人往的脚步声。
文昌:古代星宿名,象征文运和学问。
魏汲:魏国贤臣,以正直闻名。
韦康:古代贤者,以其严谨的师承而著称。
思陵:明朝皇帝朱由校的陵墓,这里代指朝廷。
孝庙:祭祀祖先的庙宇,常用来表彰孝行。
岁晚:年底,冬季。
羲皇:古代传说中的帝王,象征理想中的太平盛世。
翻译
人间一天的喧嚣声中隐藏着,文昌星正照耀天庭。
如今正直诚信之人少,如同魏汲般难得一见,师承传统如韦康般严谨。
思陵的藏书阁严格挑选人才,孝庙的经帷上大书赞扬。
年末山林之中,谁能比得过,十年静居山野的乐趣,仿佛羲皇般的逍遥自在。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项安世为悼念程尚书而作,表达了对故人的深深怀念和对其人品与学识的赞美。首句“人间一日履声藏”,描绘了尚书逝世后,日常生活中他的足迹悄然消失的场景,暗寓其人已逝的哀思。次句“天上文昌落正芒”以天文学意象比喻尚书的才智如同文昌星光芒陨落,象征其智慧的陨落和对后世的影响。

第三句“直谅无朋今魏汲”,称赞尚书正直诚信,无人能及,将他比作古代贤臣魏征;“师承有法古韦康”则赞誉他的学问渊源,如同韦康一样遵循古训,严谨治学。第四句“思陵册府严招聘”,提及思陵(可能指某位皇帝陵寝)的典籍库因尚书的去世而失去了一位严谨的管理者,表达了对其在学术领域的尊崇。

最后一句“孝庙经帷盛表章”进一步强调尚书的孝道和学问,说他在孝庙(供奉先祖的地方)的经帷前受到高度赞扬。结尾“岁晚山林谁得似,十年高卧乐羲皇”感慨,在这晚年,像尚书这样的人才已经不多见,他选择隐居山林,享受着如羲皇(传说中的上古帝王)般的宁静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尚书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敬仰之情。整体来看,这首挽词深情而凝练,是对逝者高尚人格和卓越贡献的深情缅怀。

作者介绍

项安世
朝代:宋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
猜你喜欢

烟波奇观写兴

层楼一望立斜晖,三两人家出翠微。

浅濑欲流山影去,疏帘不碍月明归。

自来樵钓无荣辱,到底功名有是非。

识得老天穷我意,免教世俗践危机。

(0)

姑苏台

歌舞声消迹已陈,危台今日压城闉。

麋游莫恨终亡国,谁把鸱夷载谏臣。

(0)

拟西北有高楼

高楼何岧峣,一柱西北隅。

横当子午道,峻直参井墟。

曲琼卷飞霞,俨俨仙人居。

上通三重阶,下荫十二衢。

傍楼玉箫女,织翠纷华裾。

仙人顾之笑,授以青琅书。

溯言欲从之,媒拙而理疏。

丹梯目成久,须凭大垂手。

(0)

七夕闻鹊·其一

涷雨略洗车,炎晖复如磝。

桃笙眠未熟,屋角乾鹊噪。

借问鹊何来,下上音载好。

此声固非恶,枉为閒者告。

适情便为喜,喜不繇汝报。

用静则为吉,吉不缘汝召。

萧牍尚我疏,行人为谁到。

劝子莫饶舌,移语朱门道。

(0)

去郡日寄居诸公作饯即席奉呈

三年江上守孤城,日日思归去未能。

虽愧憩棠无惠政,却欣伐木有良朋。

花开后圃春同醉,月满高楼夜共灯。

别后要须俱自爱,从今拭目看飞腾。

(0)

送津还任

汝到庭闱话未终,若为行色又匆匆。

要知只有归来好,便做三公亦是空。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杨继盛 赵汝腾 林季仲 陈元光 关汉卿 宋荦 苏曼殊 唐彦谦 刘墉 毕自严 刘筠 胡铨 萧衍 陈子昂 范祖禹 舒邦佐 宋湘 袁中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