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萧条寺,天寒老病身。
空村惟有雪,远道更无人。
不寐依炉暖,多愁赖酒醇。
遥思双凤阙,雨露已先春。
夜色萧条寺,天寒老病身。
空村惟有雪,远道更无人。
不寐依炉暖,多愁赖酒醇。
遥思双凤阙,雨露已先春。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孤独与静谧的夜景,通过对环境和个人情感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寂寞与思念。开篇“夜色萧条寺,天寒老病身”两句,立即设定了一个清冷而又有些凄凉的情境。古朴的寺庙在夜色的笼罩下显得格外孤独,而诗人自己则因年迈和疾病而感到身体上的不适。
“空村惟有雪,远道更无人”继续描绘了一个荒凉的冬日景象。村庄为空,只剩下积雪,没有行人的足迹,更凸显出一种深邃的静谧与孤独。这也许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写照,他感到自己与外界的隔绝。
“不寐依炉暖,多愁赖酒醇”则转入了对温暖和安慰的寻求。因为无法入睡,只好依偎在炉火的温暖旁边;而那些忧愁,也只好暂时寄托于美酒之中。这两句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不安与寂寞。
最后“遥思双凤阙,雨露已先春”则是对远方某个地方的怀念。双凤阙可能是一个充满情感联想的地方,诗人在这静夜中思念着那里,而那里的雨水已经带来了春天的气息。这不仅是对自然界变化的观察,也是诗人心中对于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寺庙、村庄雪景、个人温暖寻求以及远方美好记忆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又有些许感伤的情调。诗人的笔触细腻,他以静谧的夜色为背景,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的体验与感受,以及对于美好事物无尽的思念。这也正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一种情操表达方式——借景抒怀。
苏州粉牋美如花,萍文霜粒古所夸。
近年专制浅蜡色,软玉莹腻无纤瑕。
盘门系缆高桥住,呼僮径访孙华铺。
琱锼红碧任成堆,春膏且问如何去。
乃知剡溪桃花黄,楮君同谱生殊乡。
买来论担不计数,直候东风花草香。
其时霡霂吹微雨,润物无声略胶土。
展开千幅向晓空,渍染都匀始轻杵,捣成一色坚且明。
幽具本岂鑽公卿,要供海内觅句客。
觅句只今谁有名,月湖老仙居胄监。
诗好工夫到平淡,寄分聊当野人芹。
莫弃谏藁恐被焚,便将演纷登北门。
去冬诗绝稀,作意待好春。
春至病始甦,强赋情少真。
梅花到海棠,不过数十首。
其间岂无兴,有笔慵开口。
繁逢风日美,心醉人不知。
林间行若狂,藉草或移时。
芳花倏扫踪,转作满园叶。
油然翠欲流,剪若阴初叠。
老夫爱深处,穿树开生路。
香不是风香,吹来复吹去。
扶筇仰面看,青子枝间团。
引客任摘尝,庸讵疑整冠。
閒来坐根石,远望浑无隙。
大似天女机,重重绿萝织。
黄蜂恐我嗔,拟住退逡巡。
向夏吟更懒,却防蜂笑人。
从今当健走,古囊勤抖擞。
莫作苍蝇鸣,常如狮子吼。
世间有真画,诗人干其初。
世间有真诗,画工掇其余。
飞潜与动植,横写极太虚。
造物恶泄机,艺成不可居。
争如俗子通身俗,到处堆钱助痴福。
断无神鬼泣篇章,岂识山川藏卷袖。
我因耽诗鬓如丝,尔缘耽画病谷羸。
投笔急须将绢裂,真画真诗未尝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