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即事》
《即事》全文
明 / 吴与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浮世升沈一听天,竹窗养病日高眠。

杖藜偶散东林步,丹桂秋香又一年。

(0)
鉴赏

这首诗《即事》是明代哲学家吴与弼所作,通过其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世事淡然的态度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首句“浮世升沈一听天”,开篇便道出了诗人对于世间万物兴衰更迭的超然态度,认为这一切都应顺其自然,听凭天意安排。这种豁达的人生观,体现了儒家“顺应自然”的思想精髓,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哲学意味。

次句“竹窗养病日高眠”,描绘了诗人日常生活中的一幕。在竹窗下静养,享受着悠闲的高枕而眠时光。这一场景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也暗示了他可能正经历着某种身体或心灵上的疲惫,需要通过休息来恢复。然而,即便是在病痛中,诗人依然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安详,这正是其人格魅力的体现。

第三句“杖藜偶散东林步”,描述了诗人偶然漫步于东林的情景。手持藜杖,轻盈地行走在林间小道上,这一动作既表现了诗人的闲适自在,也暗含了他对自然界的亲近与热爱。东林,作为佛教圣地,此处或许还蕴含着诗人对精神修养和内心平静的追求。

最后一句“丹桂秋香又一年”,以秋天盛开的丹桂为喻,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每年秋天,丹桂飘香,诗人借此感叹岁月如梭,年复一年,但内心却能保持不变的宁静与喜悦。这一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也寄托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时间的独到见解,以及其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吴与弼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细腻的情感,将个人体验与自然景象融为一体,传递出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内在平和与智慧。

作者介绍

吴与弼
朝代:明

(1391—1469)江西崇仁人,初名梦祥,字子傅,吴溥子。十九岁即决心专治程朱理学,不应科举。天顺元年以石亨荐,授左谕德,固辞不拜。所著《日录》,悉言生平所得。胡居仁、陈献章、娄谅等均其弟子。学者称康斋先生,有《康斋文集》。
猜你喜欢

时见空中飞八百,每闻岸上叫三千。

(0)

王治臣以余在告宠示嘉什

新安泉石最为佳,多病何劳养岁华。

药好幸依桐圃近,山安惟畏酒垆赊。

狂思逸客浮沧海,渴想仙人饮绛霞。

欲傍重阳支策起,菊房新小玉生芽。

(0)

梅花十咏·其一梅梢

根清条不肥,影落明月地。

凄凄欲寒时,胚腪已生意。

(0)

感春

我爱沙边双白鸥,飞鸣相乐还相求。

往来饮啄性如一,异类不至心无忧。

我来穷山无与友,虽有接纳非吾俦。

人生从类乃为乐,强言笑语欢何由。

(0)

谢人惠金沙酴醾二首·其二

金沙丰腴合德艳,酴醾轻盈飞燕身。

久无丹白应知我,齐散天香供道人。

(0)

淮阴阻雨

樯竿日日春风转,渺渺孤舟数家县。

朝来雨暗隔淮村,白浪卷沙吹断岸。

渡头杨柳湿青青,桥下涓涓野水生。

满尺白鱼初受钓,断行归雁故能鸣。

平生行止任迟速,篷底欠伸朝睡足。

从来江海有前约,老去尘埃无可欲。

晓天暖日生波光,桃杏家家半出墙。

春日春波好相待,短帆轻橹可须忙。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诗人
卢多逊 朱穆 黎庶昌 陈宜中 石安民 韩滉 林藻 徐世隆 廖燕 袁郊 刘燕哥 薛元超 耶律履 何执中 王徽之 蔡世远 萧瑟瑟 韩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