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月我所名,曾未见月栖。
是谓想当然,月崖两不知。
因悟一切称,无非揣度私。
谁能忘象诠,可与言天倪。
栖月我所名,曾未见月栖。
是谓想当然,月崖两不知。
因悟一切称,无非揣度私。
谁能忘象诠,可与言天倪。
这首诗名为《栖月崖》,由清朝的乾隆皇帝(弘历)所作。诗中以“栖月”为题,探讨了对自然现象的理解与认知。
首句“栖月我所名,曾未见月栖”,诗人以“栖月”为名,却未曾亲眼见到月亮栖息于崖上,引出对自然现象理解的思考。接下来,“是谓想当然,月崖两不知”,指出人们对于自然现象的理解往往基于想象,而自然本身对此并无感知或认知,强调了人类认知与自然界的差异。
“因悟一切称,无非揣度私”,诗人由此领悟到,世间的一切称谓和描述,不过是人类主观的揣测和设想,并非自然界的真相。最后,“谁能忘象诠,可与言天倪”,表达了对自然奥秘的敬畏,认为只有真正理解自然规律的人才能与之对话,揭示宇宙的微妙之处。
整首诗通过对比人类的认知与自然界的实际状态,探讨了人类对自然现象的理解与描述,以及这种理解的局限性,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哲学的深刻思考。
谁识昂昂鹤。且随缘、剩水残山,东村西落。
世事几番新局面,看底却高三著。
况转首、西山日薄。
雪意压檐梅索笑,任柄长、柄短邻家杓。
篘小瓮,动孤酌。见花忆得年时昨。
正微醺、独步黄昏,被花迷却。
冷月吹香春弄影,么凤梢头先觉。
恍梦断、罗浮山脚。
欲寄心期无驿使,想凌寒、不奈腰肢约,空凭暖,画栏角。
过韶阳。璇枢电绕,华渚虹流,运应千载会昌。
罄寰宇,荐殊祥。吾皇。诞弥月,瑶图缵庆,玉叶腾芳。
并景贶、三灵眷佑,挺英哲、掩前王。
遇年年、嘉节清和,颁率土称觞。
无间要荒华夏,尽万里、走梯航。
彤庭舜张大乐,禹会群方。鹓行。
望上国,山呼鳌抃,遥?炉香。
竟就日、瞻云献寿,指南山、等无疆。
愿巍巍、宝历鸿基,齐天地遥长。
为春瘦。何堪更绕西湖,尽是垂柳。自看烟外岫。
记得与君,湖上携手。君归未久。早乱落、香红千亩。
一叶凌波缥缈,过三十六离宫,遣游人回首。犹有。
画船障袖。青楼倚扇,相映人争秀。翠翘光欲溜。
爱著宫黄,而今时候。伤春似旧。荡一点、春心如酒。
写入吴丝自奏。问谁识,曲中心、花前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