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不减碧琅玕,案上常留气色寒。
响绝久无赓白雪,调高真许抗雄坛。
来游八桂声名藉,旧入苍梧道路难。
何事彩毫能博妒,少陵终薄鵔鸃冠。
新诗不减碧琅玕,案上常留气色寒。
响绝久无赓白雪,调高真许抗雄坛。
来游八桂声名藉,旧入苍梧道路难。
何事彩毫能博妒,少陵终薄鵔鸃冠。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韩上桂对友人汪伯耳诗歌的赞赏之作。韩上桂以“新诗不减碧琅玕”开篇,将汪伯耳的诗比作碧绿的竹子,赞美其清新脱俗,文采斐然。接着,“案上常留气色寒”,描述了汪伯耳的诗在阅读后仍让人感到文气逼人,余韵悠长。
“响绝久无赓白雪,调高真许抗雄坛。”这两句进一步赞扬汪伯耳的诗歌风格独特,文笔高超,如同清越的白雪,难以有人能与之相媲美。同时,也暗示了汪伯耳的诗歌在文学界的地位,如同在雄伟的舞台上独树一帜。
“来游八桂声名藉,旧入苍梧道路难。”这里运用了地理上的典故,表达了汪伯耳的名声如八桂之地般广布,而其创作之路却如同进入苍梧山一般艰难,暗含了对汪伯耳才华与努力的双重肯定。
最后,“何事彩毫能博妒,少陵终薄鵔鸃冠。”这句话则表达了对汪伯耳才华的嫉妒之情,同时也暗指杜甫(少陵)的帽子(鵔鸃冠)虽贵,但仍然不及汪伯耳的才华,以此来强调汪伯耳的卓越之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比喻和巧妙的引用,展现了对汪伯耳诗歌艺术的高度评价和深深敬意。
崇盛归朝阙,虚寂在川岑。
山梁协孔性,黄屋非尧心。
轩驾时未肃,文囿降照临。
流云起行盖,晨风引銮音。
原薄信平蔚,台涧备曾深。
兰池清夏气,修帐含秋阴。
遵渚攀蒙密,随山上岖嵚。
睇目有极览,游情无近寻。
闻道虽已积,年力互颓侵。
探已谢丹黻,感事怀长林。
瞻彼崇丘,其林蔼蔼。植物斯高,动类斯大。
周风既洽,王猷允泰。漫漫方舆,回回洪覆。
何类不繁,何生不茂。物极其性,人永其寿。
恢恢大圆,茫茫九壤。资生仰化,于何不养。
人无道夭,物极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