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上彭城独倚楼,关河迢递水空流。
不因跃马江东去,安得歌风沛上游。
草带虞姬亡日泪,山馀亚父病时愁。
如何舞罢鸿门剑,不向咸阳一少留。
日上彭城独倚楼,关河迢递水空流。
不因跃马江东去,安得歌风沛上游。
草带虞姬亡日泪,山馀亚父病时愁。
如何舞罢鸿门剑,不向咸阳一少留。
这首诗描绘了徐州的壮丽景色与历史的沧桑感。首句“日上彭城独倚楼”,以“日上”点出时间,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悠远的氛围,诗人独自站在高楼之上,眺望远方。接着,“关河迢递水空流”,描绘出辽阔的关河景象,河水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空灵,引人遐想。
“不因跃马江东去,安得歌风沛上游。”这两句通过假设,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追思。如果当年没有项羽跃马江东,又怎会有后来在沛县的豪情壮举。这里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历史事件相连,增加了诗歌的历史深度和情感厚度。
“草带虞姬亡日泪,山馀亚父病时愁。”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历史的悲凉色彩。虞姬之死,亚父之病,都是历史上的悲剧,诗人通过“草带泪”、“山余愁”的形象比喻,生动地展现了这些事件给人们带来的哀伤与感慨。
最后,“如何舞罢鸿门剑,不向咸阳一少留。”这句是对历史结局的反思。即使在鸿门宴上,项羽未能果断行动,最终导致了无法挽回的后果。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决策的深思,以及对命运不可逆转的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徐州景物的描绘和历史事件的回顾,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语言凝练,情感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烽火望平芜,流亡满路衢。
万山双鬓白,四海一身孤。
闾左兴群盗,宫邻谶五胡。
殿前鸣野雉,屋上起城乌。
北海何时接,东门忽已芜。
鸡声啼越石,鹃泪感尧夫。
岂料新亭泣,俄惊督亢图。
陆沉飞海水,参伐动星墟。
鬼竟谋曹社,人谁入郢都。
全燕三日举,空莒一人无。
此水伤鸣犊,何庭哭勃苏。
风尘方澒洞,阶地尚泥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