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堂育士焕榱椽,突起文公故宅边。
孟子向来推亚圣,邹人谁不企先贤。
遗书会萃垂千古,缺典因循近百年。
为问杏坛旧邻里,颜曾以后岂无传。
新堂育士焕榱椽,突起文公故宅边。
孟子向来推亚圣,邹人谁不企先贤。
遗书会萃垂千古,缺典因循近百年。
为问杏坛旧邻里,颜曾以后岂无传。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修复古书院的场景,通过对历史文化的追溯和尊崇,展现了诗人对于学术传承与先贤遗风的深切怀念。开篇“新堂育士焕榱椽,突起文公故宅边”两句,生动地勾勒出书院重建的情景,"文公"指的是孔子之徒颜回,其住宅的遗址成为了文化教育的象征。
接着,“孟子向来推亚圣,邹人谁不企先贤”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圣哲孟子的崇敬,以及对邹国人民对于圣贤传统的追求和尊重。"亚圣"是对孟子的尊称,显示了他在儒家思想中的重要地位。
“遗书会萃垂千古,缺典因循近百年”这两句反映出诗人对于书籍与学术传承的关注和担忧。"遗书"指的是流传下来的古代文献,而"缺典"则揭示了近百年来学术的断裂与不足,表达了一种对文化传统可能消亡的忧虑。
最后,“为问杏坛旧邻里,颜曾以后岂无传”两句中,诗人提及“杏坛”,即古代用于礼仪和教育的地方,通过询问这个地方是否还有颜回之后的学术遗风,表达了对文化传统不间断的期望。
整首诗语言典雅,情感真挚,既描绘了书院重建的壮丽景象,也流露出诗人对于历史文化的深切关怀和对知识传承的渴望。
垂竿入烟水,笠钓青苔矶。
水清鱼可数,潜跃皆天机。
香饵忽在此,来去任汝为。
白小连头来,浮沈掷我丝。
岂必任汝逞,念汝太卑微。
大鱼摆尾过,似有垂涎思。
不念傥来物,趋之甘如饴。
竿丝忽以动,尾鬣扬髵髵。
初嗜亦云美,既吞方觉危。
欲吐势已晚,钩距衔厥腮。
磨刀鱼眼红,自分供脯麋。
谁识大鱼苦,但见白小嬉。
大鱼怨白小,胎祸诚汝基。
白小悠然笑,汝言诚乃奇。
汝腹亦已饱,涵淹恣膏脂。
既不化龙去,徒令窥汝肥。
又不选深潭,乃为香饵迷。
谓今告众鱼,贪者自亡躯。
木棉花如赤城赤,花外玄云铁为壁。
中有峥嵘雪山白,内洋水立天柱直。
欲作波涛无暇力,九阍虎豹万骑随,二仪虚空一声塞。
羲和张驭日濡轨,雨师无权水雹石。
圣人御天神物驯,安堵万族嘘吸匀。
天池不扰北冥翼,龙势直朝南海神。
已饫鸿濛翻覆重,不大声色阴阳分。
云中犹垂尾百丈,阿那欲上不得上。
有如天帝曳尘拂,雨脚如丝出仙掌。
忽然竟入云切平,一雨天下三日晴。
百川得之皆倍盈,乃知江海下以益。
龙屈神渊蠖一尺,二物相需乃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