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凤翔八观,并叙·其三王维吴道子画》
《凤翔八观,并叙·其三王维吴道子画》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何处访吴画?普门与开元。

开元有东塔,摩诘留手痕。

吾观画品中,莫如二子尊。

道子实雄放,浩如海波翻。

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

亭亭双林间,彩晕扶桑暾。

中有至人谈寂灭,悟者悲涕迷者手自扪。

蛮君鬼伯千万万,相排竞进头如鼋。

摩诘本诗老,佩芷袭芳荪。

今观此壁画,亦若其诗清且敦。

祇园弟子尽鹤骨,心如死灰不复温。

门前两丛竹,雪节贯霜根。

交柯乱叶动无数,一一皆可寻其源。

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论。

摩诘得之于象外,有如仙翮谢笼樊。

吾观二子皆神俊,又于维也敛衽无间言。

(0)
注释
普门:指普门寺,可能与王维有关。
开元:指开元寺,可能是王维作品所在之处。
东塔:寺庙内的塔。
摩诘:王维的字。
道子:吴道子,唐代著名画家。
至人:道德高尚的人。
祇园:古印度佛教圣地,此处可能指僧侣。
鹤骨:形容人清瘦。
仙翮:仙鸟的翅膀,比喻超凡的艺术才华。
敛衽:恭敬的样子。
翻译
何处能欣赏吴地的画作?普门和开元最为出名。
开元寺内有座东塔,王维的手迹尚存。
在众多画作中,我认为没有谁能比这两位更高贵,
吴道子豪放不羁,如同大海波涛翻滚。
他作画时,风雨般的气势先发,笔触未至,气韵已足。
在那双林之间,画面色彩如朝阳般灿烂。
画中高人谈论着空寂之理,令醒悟者悲泣,迷惑者摸不着头脑。
异域的君主和鬼怪密密麻麻,争先恐后,仿佛乌龟头颅。
王维本就是诗中的老者,身佩香草,气质芬芳。
如今看这壁画,也如他的诗一般清新淳厚。
祇园弟子们清瘦如鹤,心如死灰,不再有热情。
门前两丛竹子,雪白的节纹贯穿霜冷的根部。
交错的枝叶摇曳不定,每一片都似乎有其根源。
虽然吴生技艺高超,但仍被视为画家。
王维则从画外领悟,像仙鸟挣脱了笼子的束缚。
在我看来,这两位都是神采出众,而对维尤为敬仰,无话可说。
鉴赏

此诗描绘了对古代两位杰出画家吴道子和王摩诘的作品及技艺的赞美与鉴赏。诗中通过对比两位大师的风格,表达了作者苏轼对他们艺术造诣的深刻理解。

"何处访吴画?普门与开元。" 开篇即问询寻找吴道子作品的地点,是在普门还是开元,这里的设问已显露出诗人对这两位画家的崇敬之情。

"开元有东塔,摩诘留手痕。吾观画品中,莫如二子尊。" 提及王摩诘在开元寺的东塔留下的作品,强调了两人在画坛上的崇高地位。

接下来,诗人分别描绘了两位画家的风格特色:吴道子的画作雄放浩大,如同海波翻腾;笔法迅疾,气势非凡。而王摩诘则以清新敦厚著称,其诗如其人,老成而不失清俊。

"祇园弟子尽鹤骨,心如死灰不复温。门前两丛竹,雪节贯霜根。交柯乱叶动无数,一一皆可寻其源。" 这几句写的是诗人观画时的感受和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画家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最后,诗人总结道:尽管吴道子技艺高超,但在诗人的眼中,王摩诘更胜一筹,因为他的作品不仅技术上达到顶峰,更有超凡脱俗之感。

整首诗通过对比两位画家的不同风格,以及它们各自的艺术成就和精神追求,展现了作者苏轼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与郑君弼游鹭江诸胜

选胜肩舆转,搜奇屐齿通。

云深藏野寺,树古老秋风。

眼入青霄里,心雄碧海中。

归途霞返照,散满鹭江红。

(0)

庚戌元日即句·其一

爆竹连声响,晨兴气象新。

岁尊今日首,历入去年春。

堂上周双甲,盘中列五辛。

儿孙上椒酒,相与庆良辰。

(0)

哭刘梅溪茂才绝句二十八首·其十三

未亲执绋到牛眠,病里维摩才见怜。

一束生刍一杯酒,随人草草奠灵前。

(0)

海音诗

鸿荒凿破海天空,慷慨当年赋大东。

无数明珠遭按剑,怜才倍忆捞虾翁。

(0)

海音诗

十六营兵饷已糜,更烦筹画到荒陲。

千言侃侃飞书上,独有曹参不肯随。

(0)

海音诗

草鸡长耳乱经年,饲鸭狂徒更可怜。

君看纷纷群蚁斗,槐安一郡已骚然。

(0)
诗词分类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诗人
侯方域 蓝鼎元 江为 郑畋 赵昀 梁潜 刘方平 李兆洛 冒襄 刘向 王渥 包节 吕思诚 张浚 冯溥 彭而述 顾野王 张若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