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城苍苍汉月白,秋风饮马城边窟。
髑髅出土绣碧花,犹道秦时筑城卒。
秦皇筑城非不仁,汉武开边亦可人。
遮断玉关朝遣戍,长驱青海夜生尘。
祁连封后焉支失,绝漠愁胡眼流血。
残星点点散牛羊,霜天萧萧动箴篥。
闻道官家重首功,轻车仍拜未央宫。
从此北庭常保塞,几曾南向敢关弓。
射生旧日云中守,列帐传呼赐牛酒。
三时禾黍种连云,四月桃花开马首。
城郭安西净扫除,蒲桃天马贡长途。
太平不用封侯相,卫霍于今只读书。
秦城苍苍汉月白,秋风饮马城边窟。
髑髅出土绣碧花,犹道秦时筑城卒。
秦皇筑城非不仁,汉武开边亦可人。
遮断玉关朝遣戍,长驱青海夜生尘。
祁连封后焉支失,绝漠愁胡眼流血。
残星点点散牛羊,霜天萧萧动箴篥。
闻道官家重首功,轻车仍拜未央宫。
从此北庭常保塞,几曾南向敢关弓。
射生旧日云中守,列帐传呼赐牛酒。
三时禾黍种连云,四月桃花开马首。
城郭安西净扫除,蒲桃天马贡长途。
太平不用封侯相,卫霍于今只读书。
这首诗《拟饮马长城窟》由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想象与描绘,展现了对古代边疆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思考。
首句“秦城苍苍汉月白”,以苍茫的秦城和皎洁的汉月起笔,营造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时间的流转感。接着,“秋风饮马城边窟”一句,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悲凉与苍凉的场景,仿佛能听到战马的嘶鸣和士兵的哀叹。
“髑髅出土绣碧花,犹道秦时筑城卒。”这一句通过描述出土的髑髅上绣着碧花,暗示了古代筑城士兵的牺牲与永恒,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生命的尊重。
“秦皇筑城非不仁,汉武开边亦可人。”这两句转折,从对筑城士兵的同情转向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既肯定了秦始皇统一六国、筑长城的功绩,也赞扬了汉武帝开拓边疆的决心。
“遮断玉关朝遣戍,长驱青海夜生尘。”这两句描绘了战争的残酷与激烈,玉门关被封锁,青海战场硝烟弥漫,展现出战争的破坏力和对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
“祁连封后焉支失,绝漠愁胡眼流血。”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战争的悲惨,祁连山的封禁导致了焉支山的荒废,胡人眼中充满了绝望与悲伤。
“残星点点散牛羊,霜天萧萧动箴篥。”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氛围,牛羊在星光下散落,霜天中传来悲凉的号角声,增加了诗歌的意境美。
“闻道官家重首功,轻车仍拜未央宫。”这两句揭示了统治者对战争胜利的重视,即使是在和平时期,也依然追忆过去的功臣,体现了权力与荣誉的循环。
“从此北庭常保塞,几曾南向敢关弓。”这两句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北边的边塞得以安定,南方不再有战争的威胁。
“射生旧日云中守,列帐传呼赐牛酒。”这两句回忆了古代边防将士的生活,虽然艰苦,但也有着一定的仪式感和荣誉感。
“三时禾黍种连云,四月桃花开马首。”这两句描绘了和平时期的田园风光,春耕秋收,桃花盛开,马儿悠闲地吃草,展现了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城郭安西净扫除,蒲桃天马贡长途。”这两句提到安西地区的治理与贸易往来,葡萄与天马作为贡品,象征着繁荣与交流。
“太平不用封侯相,卫霍于今只读书。”这两句总结了主题,表达了对和平时代的向往,认为在和平时期,不需要依靠战争来获取荣誉,而是通过读书来实现个人的价值。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对历史的回顾、对战争的反思以及对和平的渴望,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