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苑西湖上,乌台北斗旁。
尘沙空自老,云外定相望。
林麓馀秋色,郊原半夕阳。
惟应阁前竹,凛凛带新霜。
鹿苑西湖上,乌台北斗旁。
尘沙空自老,云外定相望。
林麓馀秋色,郊原半夕阳。
惟应阁前竹,凛凛带新霜。
这首诗描绘了鹿苑西湖与乌台北斗旁的自然景观,以及对竹阁臣师的思念之情。首联“鹿苑西湖上,乌台北斗旁”以对仗的形式,将两个地点并置,营造出一种时空交错的意境,鹿苑与西湖的宁静与乌台与北斗的辽远形成对比,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思绪广阔而深沉。
颔联“尘沙空自老,云外定相望”则表达了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尘世的沧桑与岁月的流逝仿佛在诗人眼中化为无形,而对友人的思念却如同云层之外的明灯,始终照亮着彼此的心灵之路。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使得情感表达更加丰富和深刻。
颈联“林麓馀秋色,郊原半夕阳”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秋色渐浓的景象。林间的山麓还残留着秋天的颜色,郊野的原野则被半抹夕阳染成了金黄。这不仅是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也隐含了时光流转、季节更迭的哲理,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尾联“惟应阁前竹,凛凛带新霜”将视线聚焦于竹阁前的一片竹林,竹子在新霜的覆盖下显得更加坚韧挺拔。这一句既是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也是对竹阁臣师坚韧不屈精神的赞颂。竹子的特性——坚韧、高洁,与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相呼应,寓意着友情的长久与坚不可摧。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同时也蕴含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对友情的珍视。
玉洞银楼垂碧乳,夜夜老猿吟冷树。
山僧兴到爱溪山,飞锡住,浮杯渡。
结个茆庵山下路。
尘界茫茫无定据,雪里飞鸿风里絮。
山僧兴尽别溪山,一笑去,谁回顾。
明月满山无觅处。
垒石支泉,架壑招烟。小桥外、老屋斜川。
洁何忍唾,静欲成眠。恰半栏花,数陂竹,一湖莲。
距村背郭,嶒泓萧瑟,似蜗庐、又似渔船。
无冬无夏,非陌非阡。尽昼呼卢,朝说剑,夜鸣弦。
榨就真珠味,泻向玻瓈内。劝花花只苦推辞,醉。醉。
醉。靥浅潮生,杯浓晕重,恼郎多事。
满院春深闭,六幅帘垂地。抱花花又苦推辞,睡。睡。
睡。娇极难胜,困酣难醒,笑郎无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