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听李深之说绿护屏圣池歌》
《听李深之说绿护屏圣池歌》全文
明 / 陈献章   形式: 古风

天风吹断云冥冥,阴崖露滴池水清。

牧童投竿蛟龙怒,空山白日雷霆惊。

好事何人解寻觅,李生为我言历历。

安得健步上峥嵘,万里直见沧波横。

更凭猛手碎嵯峨,一径密绕青松多。

池旁是我安乐窝,近者青松远沧波,红尘溷溷如吾何。

(0)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陈献章的《听李深之说绿护屏圣池歌》描绘了一幅幽静而神秘的山水画面。首句“天风吹断云冥冥”以天风荡开乌云,营造出一种空灵而深远的意境。接着,“阴崖露滴池水清”写出了山崖间滴水入池,水质清澈见底,环境宁静。

“牧童投竿蛟龙怒”则引入了生动的意象,牧童的竹竿仿佛激怒了池中的蛟龙,增添了神秘和动态感。“空山白日雷霆惊”进一步渲染了气氛,即使在白天,空山之中也能听到雷鸣般的声响,暗示着池塘的不平凡。

“好事何人解寻觅,李生为我言历历”表达了诗人对这种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知音李生的感激,因为李生能详细描述这些美景。“安得健步上峥嵘,万里直见沧波横”表达了诗人想要亲身探索的愿望,渴望走过崎岖山路,一睹池塘的壮丽景色。

最后两句“更凭猛手碎嵯峨,一径密绕青松多”描绘了通往池塘的小路穿行于青松之间,显得曲折而幽深。诗人将自己理想的居所比喻为“池旁是我安乐窝”,远离尘世喧嚣,近处是青松,远处则是苍茫的水面,表达出他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深深热爱。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红尘纷扰的厌倦。

作者介绍
陈献章

陈献章
朝代:明

(1428—1500)明广东新会人,字公甫,号石斋,晚号石翁,居白沙里,学者称白沙先生。正统十二年,两赴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理学,居半年而归。筑阳春台,读书静坐,数年不出户。入京至国子监,祭酒邢让惊为真儒复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检讨,乞终养归。其学以静为主,教学者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兰溪姜麟称之为“活孟子”。又工书画,山居偶乏笔,束茅代之,遂自成一家,时呼为茅笔字。画多墨梅。有《白沙诗教解》、《白沙集》。
猜你喜欢

朝中措.题阙

燕忙莺乱斗寻芳。谁得一枝香。

自是玉心皎洁,不随花柳飘扬。

明朝去也,燕南赵北,水远山长。

都把而今欢爱,留教后日思量。

(0)

夜宿斜溪闻杜鹃

船窗初日弄晖晖,起坐胡床自揽衣。

无数青山随岸改,几声幽鸟唤人归。

鸥盟好在重游戏,蝶梦惊回果是非。

便拟走书闻稚子,归来同买钓鱼矶。

(0)

驻马听

凤枕鸾帷。二三载,如鱼似水相知。良天好景,深怜多爱,无非尽意依随。奈何伊。恣性灵、忒煞些儿。无事孜煎,万回千度,怎忍分离。

而今渐行渐远,渐觉虽悔难追。漫寄消寄息,终久奚为。也拟重论缱绻,争奈翻覆思维。纵再会,只恐恩情,难似当时。

(0)

鄱阳湖

鄱阳湖浸东南境,有人曾量三十六万顷。

我昔乘槎渤澥间,眇视天溟坎蛙井。

浪何为而起于青云之底,日何为而碎于泥沙之里。

太极初分一物无,天水相包若鸡子。

扬澜可供李白青州杓,彭蠡付与卢敖洗龟壳。

斗大孤山没处藏,斸取来支鼎铛脚。

胸中八九吞云梦,似此蹄涔亦何用。

安得快意大荒之东东复东,指麾鱼鳖骑苍龙。

(0)

闲思

睡美精神足,心空忿欲轻。

读书无定课,饮酒不成酲。

日日东轩坐,时时北渚行。

最奇乌桕下,侧帽听秋莺。

(0)

除夕,访子野食烧芋,戏作

松风溜溜作春寒,伴我饥肠响夜阑。

牛粪火中烧芋子,山人更吃懒残残。

(0)
诗词分类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周伦 李益 李贽 刘永济 张居正 阮籍 罗邺 刘学箕 袁枚 汪懋麟 崔致远 蔡松年 吴存 徐釚 傅察 龚翔麟 张乔 魏学洢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