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文史足三冬,何事明时作退翁。
刺口岂能论扰扰,冥心直欲似空空。
半轩苍莽雨初霁,一钓清泠月正胧。
好把晨昏付香火,个中真乐更无穷。
从来文史足三冬,何事明时作退翁。
刺口岂能论扰扰,冥心直欲似空空。
半轩苍莽雨初霁,一钓清泠月正胧。
好把晨昏付香火,个中真乐更无穷。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邹浩所作的《次韵慕公实》。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文史的深厚造诣与对退隐生活的向往。首句“从来文史足三冬”,点明了诗人对文史的热爱和研究之深,犹如一年四季中的冬季,足以让人在知识的海洋中沉浸。然而,接下来的“何事明时作退翁”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当前社会的某种不满或无奈,选择在清明的时代退隐,寻求内心的宁静。
“刺口岂能论扰扰,冥心直欲似空空”两句,进一步阐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不愿再参与世间的纷扰,而是希望自己的心灵能够达到一种空灵的状态,远离尘嚣,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平静。
后半部分“半轩苍莽雨初霁,一钓清泠月正胧”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雨后的半轩显得苍茫而清新,月光下的钓鱼场景更是增添了几分诗意。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也暗示了他在退隐生活中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最后,“好把晨昏付香火,个中真乐更无穷”表达了诗人愿意将日常的时光交给信仰,认为在这样的生活中能找到真正的快乐与满足。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知识、自然、内心世界的探索与追求,以及对退隐生活的向往与享受。
竟欲成村。似曾著雨,第五桥边。
盈盈临水寺,脉脉弄晴天。
溪痕入画年光惹,醉绕城、荻市茶船。
最好雏春乍霁,帽侧襟偏。群峰一笑嫣然。
高低影,数行秀鬋堪怜。所袂倚风前。
凝薄恚,迎人却又迁延。恼何事,未斜阳,客子将还。
终有日、棕鞋笋屐,细续前缘。
近水人家,弄晴天气,清明恰是来朝。
晓莺无赖,唤我驿边桥。
多少归宁溪女,花枝飐、香粉轻飘。
疏篱畔,兰芽杏蕊,开到十分娇。垂髫。
刚十五,新声解唱,渌水红么。
忆少年同学,半插华貂。
我向江村潦倒,新年恨、比旧还饶。
秋千社,东风搅碎,戏鼓赛神箫。
一枝低亚晚妆台,吸露沁兰胎。
李花柳絮都难似,染梨云、一色新裁。
白粉墙边,水明楼上,动窃玉情怀。
累累银粟费安排,争趁月中开。
曾经打就心头结,相看处、脉脉疑猜。
记得重门,和他小摘,此事十年来。
摩空决起,此事偶然耳。材最小,风偏利。
轻狂应有恨,浩荡凭谁致。
须记取,青春牢把长绳繫。
已自飞腾遂,也算云霄器。莫浪语,休私喜。
送来天上便,望向城头悸。
真险著,老夫只合街头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