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咏史十二首·其三》
《咏史十二首·其三》全文
明 / 释函是   形式: 古风

天子起稼穑,卖谷布兵弩。

谨厚亦复为,子弟乃安堵。

美髯刘将军,大敌猛如虎。

三千乘锐奔,百万成尘土。

雷雨溢滍川,溺死安足数。

功成失伯兄,引过不敢语。

三辅喜东迎,汉官今复睹。

晨夜趣南辕,几为传吏虏。

兼行犯雪霜,惶惑不知所。

冰合滹沱河,乃有白衣父。

邯郸拔其城,焚谤安行伍。

萧王推赤心,铜马获真主。

短兵接高厈,突骑胡相距。

南郭千秋亭,正位顺群伫。

大宝归仁人,万灵赖依怙。

抚我谁当仇,元吉自天祐。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历史上的一个场景,通过丰富的细节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胜利者的喜悦。诗中提到“天子起稼穑”,暗示了君主在和平时期的努力,随后“卖谷布兵弩”则预示着战争的来临。接着,诗人描述了刘将军的英勇,以及他率领的军队如何以少胜多,击败了强大的敌人,展现了战争中的转折点。

诗中还提到了自然灾害对战局的影响,“雷雨溢滍川,溺死安足数”,形象地描绘了暴雨导致的洪水,淹死了许多士兵。同时,也提到了胜利者在成功后面临的道德困境,“功成失伯兄,引过不敢语”,表达了胜利者内心的挣扎和对过去的反思。

进一步,诗中描绘了胜利后的社会景象,“三辅喜东迎,汉官今复睹”,展现了人们对于和平的渴望和对新秩序的接受。然而,胜利者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晨夜趣南辕,几为传吏虏”,暗示了他们必须迅速行动以应对潜在的威胁。

最后,诗中提到了胜利者对人民的安抚,“抚我谁当仇,元吉自天祐”,表达了胜利者希望与人民和谐共处的愿望。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战争的激烈场面,也探讨了胜利者在权力与道德之间的抉择,以及和平重建的复杂过程。

作者介绍

释函是
朝代:明

函是(一六〇八——一六八六),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阳春曲十首·其三

街衢巷陌人如蚁,箫鼓弦歌昼似年。

着意挽回和气早,地偏东海得春先。

(0)

愿丰堂后隙地叠石作小山与张碧溪联句

旋分泉石作溪山,圆峤方壶在此间。

一柱擎天高卓立,四时含雨细潺湲。

常疑虎豹穿群去,更觉猿猱费力扳。

斜亸却如垂舞袖,娉婷复似绾云鬟。

幽怀乍对帘频捲,佳兴堪乘屐未还。

安石东山非久计,子綦南郭偶偷閒。

敢言夙有山林骨,自分久违鹓鹭班。

人事化工相胜负,酒尊诗卷日跻攀。

(0)

入晋南关

丹崖倒浸一溪影,碧叶抽花十里香。

最是闽中留客处,不知春尽度辽阳。

(0)

和赵类庵题画鱼

天池咫尺候龙飞,荇带荷钱出水肥。

神物自应多变化,长竿空傍钓鱼矶。

(0)

春日杂兴二十七首·其七

重重帘幕护馀寒,拓得兰亭映日看。

颇觉近来诸念尽,偏于笔砚遣犹难。

(0)

漫兴六首·其五

细柳新蒲已满溪,独寻春过小桥西。

奚囊佩得诗多少,欲寄相思手自题。

(0)
诗词分类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诗人
李璆 陈琳 徐干 汤惠休 倪思 汪洙 王季友 谢谔 完颜璟 杨玉环 杨凝式 陆九韶 李联琇 何承天 杨孚 徐安贞 刘细君 吉中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