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一丛花.咏白丁香同远公天石和原白韵》
《一丛花.咏白丁香同远公天石和原白韵》全文
清 / 陈维崧   形式: 词  词牌: 一丛花

一枝低亚晚妆台,吸露沁兰胎。

李花柳絮都难似,染梨云、一色新裁。

白粉墙边,水明楼上,动窃玉情怀。

累累银粟费安排,争趁月中开。

曾经打就心头结,相看处、脉脉疑猜。

记得重门,和他小摘,此事十年来。

(0)
鉴赏

这首《一丛花》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株白丁香的美丽与独特。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与拟人手法,将白丁香比作晚妆台上低垂的一枝,其花朵如同吸露的兰花,清新脱俗。接着,诗人通过“李花柳絮都难似,染梨云、一色新裁”一句,强调了白丁香不同于其他花卉的独特之处,其色彩如同梨云般纯净,仿佛是特意裁剪而成的新品。

“白粉墙边,水明楼上,动窃玉情怀”则进一步渲染了白丁香生长的环境之美,以及它所引发的情感共鸣。白丁香的花朵如银粟般点缀其间,层层叠叠,仿佛是精心布置的艺术品,等待着月光的洗礼。诗人以“累累银粟费安排,争趁月中开”来形容花开之盛,同时也暗示了白丁香对月光的偏爱,似乎只有在月光下才能展现出最完美的姿态。

最后,“曾经打就心头结,相看处、脉脉疑猜”表达了诗人与白丁香之间的情感交流,仿佛它们之间有着不解之缘,每一次相遇都充满了微妙的期待与猜测。“记得重门,和他小摘,此事十年来”则回忆起与白丁香共度的美好时光,这种情感的延续跨越了时间的长河,成为心中永恒的记忆。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白丁香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自然之美,更融入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体验,使得白丁香的形象更加立体、生动,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作者介绍
陈维崧

陈维崧
朝代:清   字:其年   号:迦陵   籍贯:宜兴(今属江苏)   生辰:1625~1682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
猜你喜欢

叶青居

卖韭见村童,推窗正倚篷。

浮沙崩细浪,乱絮舞晴空。

吏懒陶彭泽,诗催陆放翁。

客怀吾欲语,吹断酒旗风。

(0)

赠别石斋先生二首·其一

江门杨柳绿丝丝,折赠先生更不疑。

未可轻看惟出处,最难为别是相知。

细鳞安敢辞盆水,老凤从来识圣时。

再拜当筵无别祝,高堂垂老念归期。

(0)

蚬涌舟中

水田千顷稻初登,舴艋频过气似增。

村坞烟消红日上,野塘秋入碧波澄。

闲搔短发看流水,笑傍青蒲弄紫菱。

老脚如今厌游走,祇堪来挂海门罾。

(0)

望罗浮五首·其一

两年云水拚鸠杖,万里烟霞在指头。

尽道壶公能作怪,长疑此老久闲休。

蓬莱不省真谁见,造物如斯总秘留。

久雨掩人逢一霁,乾坤何处着双眸。

(0)

绝句三首·其三

半点阳和也自微,更呼残梦五更时。

芳菲已夺游人魄,曾咏他年一句诗。

(0)

题幽贞四咏卷

走笔题诗每欲欢,九原情况和终难。

何人却有丹青手,写出幽贞卷上看。

(0)
诗词分类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王祎 徐树铮 张宪 释子淳 周巽 祝廷华 唐桂芳 吴琏 蒲寿宬 李寄 张九成 阳枋 陈淳 杨芳灿 赵鼎臣 李吕 杨起元 毕仲游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