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低亚晚妆台,吸露沁兰胎。
李花柳絮都难似,染梨云、一色新裁。
白粉墙边,水明楼上,动窃玉情怀。
累累银粟费安排,争趁月中开。
曾经打就心头结,相看处、脉脉疑猜。
记得重门,和他小摘,此事十年来。
一枝低亚晚妆台,吸露沁兰胎。
李花柳絮都难似,染梨云、一色新裁。
白粉墙边,水明楼上,动窃玉情怀。
累累银粟费安排,争趁月中开。
曾经打就心头结,相看处、脉脉疑猜。
记得重门,和他小摘,此事十年来。
这首《一丛花》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株白丁香的美丽与独特。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与拟人手法,将白丁香比作晚妆台上低垂的一枝,其花朵如同吸露的兰花,清新脱俗。接着,诗人通过“李花柳絮都难似,染梨云、一色新裁”一句,强调了白丁香不同于其他花卉的独特之处,其色彩如同梨云般纯净,仿佛是特意裁剪而成的新品。
“白粉墙边,水明楼上,动窃玉情怀”则进一步渲染了白丁香生长的环境之美,以及它所引发的情感共鸣。白丁香的花朵如银粟般点缀其间,层层叠叠,仿佛是精心布置的艺术品,等待着月光的洗礼。诗人以“累累银粟费安排,争趁月中开”来形容花开之盛,同时也暗示了白丁香对月光的偏爱,似乎只有在月光下才能展现出最完美的姿态。
最后,“曾经打就心头结,相看处、脉脉疑猜”表达了诗人与白丁香之间的情感交流,仿佛它们之间有着不解之缘,每一次相遇都充满了微妙的期待与猜测。“记得重门,和他小摘,此事十年来”则回忆起与白丁香共度的美好时光,这种情感的延续跨越了时间的长河,成为心中永恒的记忆。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白丁香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自然之美,更融入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体验,使得白丁香的形象更加立体、生动,具有强烈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