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别石斋先生二首·其一》
《赠别石斋先生二首·其一》全文
明 / 林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江门杨柳绿丝丝,折赠先生更不疑。

未可轻看惟出处,最难为别是相知。

细鳞安敢辞盆水,老凤从来识圣时。

再拜当筵无别祝,高堂垂老念归期。

(0)
鉴赏

此诗以“赠别石斋先生二首(其一)”为题,出自明代诗人林光之手。诗中以江门杨柳的绿丝为引子,寓情于景,表达了对石斋先生的深厚情感与敬意。

首句“江门杨柳绿丝丝”,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美景,杨柳轻拂,绿意盎然,既渲染了离别的氛围,也寄托了诗人对石斋先生的深情厚谊。接着,“折赠先生更不疑”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将这春日的美好赠予石斋先生,表达出对先生的不舍与依恋。

“未可轻看惟出处,最难为别是相知。”这两句诗深化了主题,强调了友情的珍贵和不易。在诗人看来,石斋先生的品格与才华,如同他的出处一样,值得尊敬与珍视;而真正难舍的,正是这份深厚的友情。这里不仅表达了对石斋先生个人品质的赞赏,也体现了诗人对真挚友谊的深刻理解。

“细鳞安敢辞盆水,老凤从来识圣时。”这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石斋先生比作老凤,暗示他具有非凡的见识与智慧,能够洞察时局,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石斋先生才能的钦佩。同时,“细鳞安敢辞盆水”也暗含了对石斋先生不畏艰难、勇于接受挑战的精神的赞美。

最后,“再拜当筵无别祝,高堂垂老念归期。”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石斋先生的祝福与期待。在宴席上,诗人再次向石斋先生行礼,没有其他特别的祝愿,只希望他能健康长寿,陪伴家中年迈的亲人,享受天伦之乐。这一句既是对石斋先生的祝福,也是对家庭幸福的向往,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石斋先生深厚的情感,以及对友情、智慧、家庭等主题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充满人文情怀的佳作。

作者介绍

林光
朝代:明

广东东莞人,字缉熙。成化元年举人。通经史,得吴澄论学诸书,读之大喜。中举后,从陈献章学。初为平湖教谕,官至襄王府左长史。
猜你喜欢

京邸忆家

柳色黄金宛宛舒,凝寒方尽已春馀。

长安万里同为客,归雁曾无记远书。

(0)

为黔中李封君赋

诗礼家传旧,丝纶帝泽优。

累仁开奕叶,嗣业发潜修。

教仕光贻燕,移忠迈作求。

鹏看九万里,椿颂八千秋。

柱后乘骢出,山中伴鹿游。

考槃怡岁月,锡服贲林丘。

报主归三殿,寻真到十洲。

夜郎初赋鵩,天使尚鸣驺。

雪在松楸拱,云飞洞壑幽。

通家情倍切,溯派泽长流。

宦绩今逾起,皇恩晚更酬。

显扬知未艾,裕后接孙谋。

(0)

春暮同友人郊外看花分得天时二字合作回文一章

时良选地乐开筵,柳间娇花绕近川。

枝压艳生香泛泛,蝶飞群逐影翩翩。

卮盈丝酒春醅泼,卷满新篇绮咏传。

吹遍晓风和媚景,奇芳远映丽晴天。

(0)

代题傅侍御俨思录二首序见五言·其二

祖德由来重燕贻,庆馀此日美孙枝。

夜台迥隔幽明路,庙像能存爱悫时。

共睹清高瞻拜肃,难忘缔造念修随。

君家物色曾惟肖,梦赉他年亦自宜。

(0)

冯太学归寿卷

长铗归来岂为鱼,春晖几望白云居。

省亲近得阳城教,遗子难忘邺架书。

旅雁去时催客棹,篱花开处待班裾。

人文上国多篇咏,却道南山颂不如。

(0)

冬日初晴登镇海楼历粤秀诸山同张孟奇计部黄士明太史分赋二首·其二

北风猎猎袷衣寒,雨后山川此际看。

赋美大夫来倚马,行从古道入呼鸾。

登临自喜逢三益,并合何须羡四难。

胜赏淹留将竟日,归来已任夕阳残。

(0)
诗词分类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诗人
许浑 毛滂 徐积 宗臣 韩琦 左宗棠 邓雅 李弥逊 曾国藩 杨亿 赵秉文 王维 吕碧城 尹台 张煌言 金幼孜 郭谏臣 龚自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