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露盈盈似玉时,秋月明明照玉肌。
罗袂已惊入秋夜,薄帷长自鉴天涯。
翡翠楼空铅粉歇,鸳鸯带缓音尘绝。
此际牵帷似梦中,此时举头见明月。
可怜明月映心来,先照儿家玉镜台。
忽入罗帏披绣户,旋随花影没苍苔。
花枝弄月能轻薄,窥向雕栊侮离索。
日送韶英入摇落,夜掩金闺沈寂寞。
玉容如月本难愁,愁心如月讵能收。
请君试看西山月,夜夜乘秋下妾楼。
秋露盈盈似玉时,秋月明明照玉肌。
罗袂已惊入秋夜,薄帷长自鉴天涯。
翡翠楼空铅粉歇,鸳鸯带缓音尘绝。
此际牵帷似梦中,此时举头见明月。
可怜明月映心来,先照儿家玉镜台。
忽入罗帏披绣户,旋随花影没苍苔。
花枝弄月能轻薄,窥向雕栊侮离索。
日送韶英入摇落,夜掩金闺沈寂寞。
玉容如月本难愁,愁心如月讵能收。
请君试看西山月,夜夜乘秋下妾楼。
这首诗以秋月为引线,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的静谧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秋露、秋月、罗袂、薄帷、翡翠楼、鸳鸯带等元素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既凄美又略带哀愁的氛围。
首句“秋露盈盈似玉时”,以“秋露”开篇,用“盈盈”形容其饱满晶莹,仿佛是大自然的珍珠,与“玉时”相呼应,展现出秋夜的纯净与美好。接着,“秋月明明照玉肌”,将月光比作明亮的灯盏,照亮了万物,尤其是“玉肌”,暗示着月光下的肌肤如同玉石般温润,赋予了生命以美感。
“罗袂已惊入秋夜,薄帷长自鉴天涯”,通过“罗袂”的轻薄和“薄帷”的透明,展现了秋夜的凉意和深远,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孤寂与遥远。接下来,“翡翠楼空铅粉歇,鸳鸯带缓音尘绝”,翡翠楼的空旷与铅粉的褪色,象征着往日繁华的消逝;鸳鸯带的松弛和音信的断绝,则表达了情感的疏远与失落。
“此际牵帷似梦中,此时举头见明月”,这两句将现实与梦境交织在一起,通过“牵帷”和“举头”这两个动作,表达了主人公在现实中难以言说的情感,以及对远方或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最后,“可怜明月映心来,先照儿家玉镜台”,明月不仅照亮了外在的世界,也映照着主人公的心灵,预示着内心深处的自我反思与觉醒。
整首诗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秋夜场景,既有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有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探索,展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对人生变迁的感慨。
贤宰宰斯邑,政闻闾里间。
都缘民讼少,长觉吏徒闲。
帆落樽前浦,钟鸣枕上山。
回舟却惆怅,数宿钓鱼湾。
巢湖春涨喻溪深,才过东关见故林。
莫道南来总无利,水亭山寺二年吟。
惟帝忧南纪,搜贤与大藩。
梅仙调步骤,庾亮拂櫜鞬。
一室何劳扫,三章自不冤。
精明如定国,孤峻似陈蕃。
灞岸秋犹嫩,蓝桥水始喧。
红旓挂石壁,黑槊断云根。
滕阁丹霄倚,章江碧玉奔。
一声仙妓唱,千里暮江痕。
私好初童稚,官荣见子孙。
流年休挂念,万事至无言。
玉辇君频过,冯唐将未论。
庸书酬万债,竹坞问樊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