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琴》
《琴》全文
唐 / 王昌龄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孤桐秘虚鸣,朴素传幽真。

髣髴弦指外,遂见初古人。

意远风雪苦,时来江山春。

高宴未终曲,谁能辨经纶。

(0)
注释
孤桐:孤独的梧桐树,常用来象征高洁或孤独。
秘虚鸣:在静默中发出深沉的声响。
朴素:简单、不加装饰,此处指音乐的纯净。
幽真:深远而真实的意境。
髣髴:仿佛、好像。
弦指外:超越了琴弦与手指弹奏的范畴,比喻音乐的意境超脱。
初古人:古代的先民,这里可能指代古代的高洁之士或理想中的古人。
意远:心境旷达,思绪深远。
风雪苦:经历风雪的艰难,比喻人生的苦难。
时来:时机到来,指好的时光或季节。
江山春:山河呈现出春天的景象,喻美好时代或境遇。
高宴:高雅的宴会,指上层社会或文人间的聚会。
未终曲:乐曲尚未结束。
辨经纶:辨识或理解治理国家的才能和策略,经纶常指政治策略或治国之道。
翻译
孤独的梧桐在静谧中发出幽远的声音,简朴中传递着深远的意境。
仿佛在琴弦与指尖的触碰之外,能遇见古代最初的那些人。
心境悠远,虽历经风雪的艰辛,时节一到自然迎来山河的春色。
在高雅的宴会中乐曲未完,谁能从中领悟治理国家的大道理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人抚琴的场景,并通过琴声表达了对远古先人的怀念和景仰。"孤桐秘虚鸣",形象地描述了独自一枝竹叶间传来的琴音,既突出了音乐的清幽,也隐含了作者的心境—"朴素传幽真"则表明这种声音带给人一种纯净和真挚的情感体验。"髣髴弦指外,遂见初古人"中的"髣髴"形容琴声悠扬而又不失沉思,通过这样的音乐联想到了远古的先人,似乎能透过音符与之沟通。

接下来的"意远风雪苦,时来江山春"更深化了这种情感体验。"意远"表达了心境的遥远和深沉,而"风雪苦"则是对古人生活艰辛的一种同情和赞美;"时来江山春"则是在这样的历史长河中,抒写了时间流转带来的自然界的变迁。

最后两句"高宴未终曲,谁能辨经纶"描绘了一场还在进行中的盛大宴席和音乐会,但却透露出一种对复杂人世的困惑。"高宴"指的是这场宴席的奢华和热闹,而"未终曲"则表明音乐尚未结束;"谁能辨经纶"中的"经纶"比喻复杂的人际关系,作者在问道,在这样一个错综复杂的世界里,有谁能够真正理解和把握其中的真谛。

整首诗通过对琴声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于历史的敬仰、对远古先人的怀念,以及面对复杂社会时的困惑与思考。

作者介绍
王昌龄

王昌龄
朝代:唐   字:少伯   籍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   生辰:698— 756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
猜你喜欢

女冠子·其二

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语多时。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

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觉来知是梦,不胜悲。

(0)

送缙云苗太守

手疏谢明主,腰章为长吏。

方从会稽邸,更发汝南骑。

按节下松阳,清江响铙吹。

露冕见三吴,方知百城贵。

(0)

归辋川作

谷口疏钟动,渔樵稍欲稀。

悠然远山暮,独向白云归。

菱蔓弱难定,杨花轻易飞。

东皋春草色,惆怅掩柴扉。

(0)

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其十七

放旷出烟云,萧条自不群。

漱流清意府,隐几避嚣氛。

石画妆苔色,风梭织水文。山室何为贵?

唯馀兰桂熏。

(0)

山雪

夕阳在西峰,叠翠萦残雪。

狂风卷絮回,惊猿攀玉折。

何意山中人,误报山花发。

(0)

东山楼联

辛勤有此庐,抽身归矣,喜鸟啼花笑,三径常开,好领取竹簟清风,茅檐暖日;

萧闲无个事,闭户恬然,对茶熟香温,一编独抱,最难忘别来旧雨,经过名山。

(0)
诗词分类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诗人
崔旭 张建封 陈敬宗 联元 刘皂 李从周 张翰 李世熊 费密 刘苍 陈少白 董笃行 李吉甫 金地藏 文秀 魏良臣 柳开 李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