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谓夷齐以为溷兮,指箕子而为愚。
既采薇以饿死兮,又被发而为奴。
镆铘见弃于铅刀兮,鱼目宝于隋珠。
彼蜂蛭之隐微兮,安能语神岳而观清都。
已乎已乎,无为察察而辨璠玙与珷玞。
世谓夷齐以为溷兮,指箕子而为愚。
既采薇以饿死兮,又被发而为奴。
镆铘见弃于铅刀兮,鱼目宝于隋珠。
彼蜂蛭之隐微兮,安能语神岳而观清都。
已乎已乎,无为察察而辨璠玙与珷玞。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曹勋所作的《楚狂接舆歌》,它以寓言的方式表达了对世态人情的批判和对高尚人格的推崇。诗中通过对比伯夷、叔齐的清高自守,却被误解为污浊,箕子的忠诚被视作愚笨,以及贤者如镆铘被庸才忽视,珍珠般的才华被鱼目混珠的现象,揭示了社会对真正贤德的忽视和误解。
诗人借“蜂蛭”比喻那些隐藏在暗处的小人,他们无法理解真正的贤德,也无法欣赏像“神岳”、“清都”那样的崇高境界。最后,诗人发出感慨:“已乎已乎,无为察察而辨璠玙与珷玞”,意思是说,不必过于苛求明辨,因为世间往往混淆美玉与石子,真正的价值可能不被世俗所认同。
这首诗语言含蓄,寓意深远,体现了曹勋作为南宋词人的独特见解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