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镇距徐方,徐关接凤阳。
玄夷书未授,苍水使相望。
根本元称重,咽喉亦虑伤。
三年道傍议,何日筑宣房。
夏镇距徐方,徐关接凤阳。
玄夷书未授,苍水使相望。
根本元称重,咽喉亦虑伤。
三年道傍议,何日筑宣房。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区大相的《南行感怀四十首》中的第十三首,表达的是诗人对南行途中的所见所感。诗中描绘了从夏镇到徐方,再到凤阳的路途景象,以及对沿途地理形势的思考。
首句“夏镇距徐方,徐关接凤阳”点明了行程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夏镇与徐方、徐关与凤阳之间的距离,勾勒出了一幅辽阔的地理画卷。
接着,“玄夷书未授,苍水使相望”两句,运用了神话传说中的元素,玄夷和苍水,分别代表未知和深邃的力量,暗示了诗人对未知旅途的期待与敬畏。
“根本元称重,咽喉亦虑伤”则进一步阐述了对地理要冲的重视,根本之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咽喉之地的损失同样令人担忧,体现了诗人对国家领土完整的关注。
最后,“三年道傍议,何日筑宣房”表达了对道路建设的期盼,三年来,道路两旁的讨论不断,何时才能修建起稳固的堤防,显示出诗人对民生福祉的关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也蕴含了对国家、社会和民生的深刻思考,体现了明代文人关注现实、心系天下的精神风貌。
声转辘轳闻露井。
晓引银瓶牵素绠。
西圆人语夜来风,丛英飘坠红成径。
宝猊烟未冷。
莲台香蜡残痕凝。
等身金,谁能得意,买此好光景。
粉落轻妆红玉莹。
月枕横钗云坠领。
有情无物不双栖,文禽只合常交颈。
昼长欢岂定。
争如翻作春宵永。
日曈昽,娇柔懒起,帘押残花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