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途次遇雨》
《途次遇雨》全文
明 / 区大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已惬农人望,翻增旅客吟。

云来三辅密,雨过二陵深。

假盖人何吝,冲泥马屡寻。

近京沾足否,明主在桑林。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途经之处遭遇雨天的情景,充满了对自然现象与社会生活的细腻观察。

首先,“已惬农人望,翻增旅客吟。”这两句巧妙地将农人的喜悦与旅客的愁思交织在一起。农人期待雨水滋润土地,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而旅客则因雨天出行不便而忧心忡忡。这种对比展现了不同人群面对同一自然现象时的不同感受,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百态的深刻洞察。

接着,“云来三辅密,雨过二陵深。”这两句通过具体的景象描绘,展现了雨势之大。云层密布,覆盖了广阔的区域,雨过之后,山陵之间积水更深,形象地表现了雨量之充沛。这样的描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视觉效果,也暗示了自然力量的强大与不可预测性。

“假盖人何吝,冲泥马屡寻。”这两句聚焦于雨中的人与物。假盖,即遮雨的工具,但在雨天,人们却显得吝啬或犹豫不前,不愿使用。马在泥泞中艰难前行,多次寻找出路,生动地刻画了雨天出行的困难。这里不仅反映了人与自然的互动,也隐含了对社会中某些行为的反思。

最后,“近京沾足否,明主在桑林。”这两句转向对京城和君王的关注。诗人关心的是雨水是否能到达京城,滋润庄稼,供养百姓,同时也表达了对君主的关怀,希望他能关注民生,治理有方。这种对国家与人民命运的关切,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天的自然景观和社会生活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社会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作者介绍
区大相

区大相
朝代:明

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猜你喜欢

不眠

不眠因落叶,秋为一人声。

是夕如闻雁,含风欲过城。

闺中砧杵急,陇上稻粱成。

蟋蟀催人甚,依依岁暮情。

(0)

送真公还星岩精舍·其二

石床长几许,一半与瑶琴。

岩暖少秋气,山空多暮音。

人随流水尽,日使白云深。

禅寂复何事,从师分一林。

(0)

喜王阮亭宫詹至粤即送其行·其十

散带白云林,狂歌一代心。

无人问山水,之子自清音。

青岁早知我,泠泠能鼓琴。

离鸾将别鹄,三叹使情深。

(0)

送蒲衣子往潮阳有作

越鸟无非翠,蛮花只是红。

何需命兰械,更向海阳东。

幸得园林接,方期啸咏同。

殷勤为此别,归日及秋鸿。

(0)

同诸子探梅玄墓·其四

不须残雪尽,绿萼一丛开。

岂欲孤荣早,其如淑气催。

枝寒偏近水,片落不沾苔。

采摘休盈手,留香与客来。

(0)

寿尹恒复丈·其二

隐几知何处,蘧蘧八十秋。

小儿犹白马,老子已青牛。

经史为金液,衣冠在石楼。

受书诸弟子,采采愧蜉蝣。

(0)
诗词分类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诗人
徐祯卿 姚合 宋琬 张元干 谢薖 李希圣 柳永 林逋 李觏 朱彝尊 彭孙遹 萧纲 吴藻 陈邦彦 李流芳 皮日休 曹彦约 沈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