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王民瞻送行诗·其二》
《和王民瞻送行诗·其二》全文
宋 / 胡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士气从来弱不支,逢时言行欲俱危。

不因湖外三年谪,安得江南一段奇。

非我独清缘世浊,此心谁识只天知。

万牛回首须公起,大厦将颠要力持。

(0)
翻译
士气一直都很低落,言行举止都显得危险。
如果没有这三年的湖外贬谪,怎能有这段江南的奇遇。
并非只有我清高,因为世间浑浊,我的清白无人理解,只有上天知晓。
如同万头牛需要你的领导,大厦将倾之际,需要你的力量支撑。
注释
士气:指士人的斗志或士气。
危:危险。
谪:古代官吏被贬谪到外地任职。
奇:奇特,不寻常。
独清:独自保持清白。
世浊:世道浑浊。
公:指有威望或能力的人。
颠:颠覆,倒塌。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胡铨所作的《和王民瞻送行诗(其二)》。诗人以士人气节为切入点,表达了对时局和个人命运的忧虑。首句“士气从来弱不支”揭示了士人在艰难时世中的脆弱,接下来的“逢时言行欲俱危”则强调了言行举止在动荡时期的艰难与危险。

诗人通过自身的经历——湖外三年的贬谪,展现了命运的转折和不平,“不因湖外三年谪,安得江南一段奇”表达了对这段遭遇的反思,认为如果没有这段挫折,可能无法体验到江南的独特魅力和人生的奇遇。

“非我独清缘世浊”表明诗人认为自己的清白并非出于个人选择,而是因为世道浑浊,这流露出一种无奈和孤独感。然而,他坚信自己的心志唯有天知,体现了坚定的内心世界。

最后两句“万牛回首须公起,大厦将颠要力持”寓意深远,借用“万牛”象征国家的重担,呼吁有能力者如王民瞻这样的“公”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支撑大厦于将倾之际,展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和责任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既表达了个人的际遇,又寓含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未来的期盼。

作者介绍
胡铨

胡铨
朝代:宋   字:邦衡   号:澹庵   籍贯:吉州庐陵芗城(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值夏镇)   生辰:1102年—1180年

胡铨(1102年—1180年),字邦衡,号澹庵。吉州庐陵芗城(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值夏镇)人。南宋爱国名臣、文学家,庐陵“五忠一节”之一,与李纲、赵鼎、李光并称“南宋四名臣”。建炎二年(1128年),胡铨登进士第。初授抚州军事判官,他招募乡丁,助官军捍御金军。后除枢密院编修官。绍兴八年(1138年),秦桧主和,胡铨抗疏力斥,乞斩秦桧与参政孙近、使臣王伦,声振朝野。但遭除名,编管昭州,移谪吉阳军。
猜你喜欢

一字百题示商君祥·其十五阴

朝见白云纵,暮见白云横。

不作及时雨,何为点太清。

(0)

为刘益之营中上王怀州·其一

自分毛锥不入时,如今尤恨埽门迟。

徒劳魏氏贪鸡肋,却笑虞人望羖皮。

未有赤心相待处,柰何白发是归期。

傥令扶病还桑梓,横草难忘报所知。

(0)

昨晚蒙降临无以为待早赴院谢闻己长往何行之速也因去人寄达少慰客中未伸之志耳·其二

书生掉舌岂其时,手底青编亦倦披。

铁锁尚沈江漠漠,铜驼又没草离离。

阴山路上明妃曲,天宝年中杜甫诗。

古往今来几兴废,白头恨见太平迟。

(0)

伊阙鸂鶒堂·其一

千年古道入荒城,破屋颓垣一聚尘。

天地如何收险阻,山川犹觉露精神。

馀波禹贡朝宗水,习俗周南既醉人。

把酒西风无限兴,黄花时节对嘉宾。

(0)

宿村舍·其二

握手亲情有底欢,疏篱茅舍两三间。

尚怜作者千年调,那肯分人一半山。

安得意如张翰适,凭谁放取浩然还。

得君斗酒须防客,不怕重门更著关。

(0)

刘汉臣堂甫北归

哀哉同队鱼,尽在枯池里。

纵免鼎中烹,将见渴欲死。

造物何不仁,岂独困二子。

我虽江湖心,恨无斗升水。

(0)
诗词分类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诗人
米芾 陈镒 文彦博 于谦 张孝祥 李孝光 陆求可 王炎 何梦桂 诗经 张嵲 朱松 林则徐 韦应物 晏殊 唐寅 李煜 傅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