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镇崔嵬百丈强,读书人去迹堂堂。
山灵自古誇宁邑,夜气经霄接大荒。
绝顶常笼云作雨,高冈可立凤朝阳。
算来吾道应回泰,谁继先生事业光。
雄镇崔嵬百丈强,读书人去迹堂堂。
山灵自古誇宁邑,夜气经霄接大荒。
绝顶常笼云作雨,高冈可立凤朝阳。
算来吾道应回泰,谁继先生事业光。
这首诗描绘了神光山的壮丽景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首句“雄镇崔嵬百丈强”以“雄镇”二字开篇,形象地勾勒出神光山的巍峨壮观,加之“百丈强”的夸张描述,更显其气势磅礴。接着,“读书人去迹堂堂”则转而赞美过往在此地求学之人留下的辉煌足迹,暗含着对知识与文化的尊崇。
“山灵自古誇宁邑,夜气经霄接大荒”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山灵人格化,赋予其自豪之情,同时通过“夜气经霄接大荒”描绘出山中夜晚的宁静与辽阔,展现出神光山的神秘与广阔。
“绝顶常笼云作雨,高冈可立凤朝阳”进一步展现了神光山的自然景观之美,绝顶之上云雾缭绕,仿佛随时会降下甘霖;高冈之上,朝阳初升,象征着新生与希望。这两句不仅描绘了山景,也寓意深远,寄寓着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最后,“算来吾道应回泰,谁继先生事业光”表达了诗人对于传承与发展之道的思考,以及对先贤事业的敬仰与期待,希望有人能继承并发扬光大前人的智慧与成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神光山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同时也蕴含了对知识、文化、自然与未来的深刻思考。
城闉北出春江阔,铁锁联舟波浪截。
驱车度岸得幽岑,半带云阴青欲活。
何年造化成此岩,谁为高阁依巉巉。
穿岩登阁意思豁,气象百种相交参。
双旌远映苍烟色,山鸟江花俱自得。
使君暇豫真适然,万室鸣弦不知极。
江南旧美传庾公,浩辈爽逸陪游从。
风流不减当时盛,独愧非才列座中。
海上仙山与凡绝,迢迢弱水不可涉。
鸷膺蜂准岂不知,长生不死心未灭。
雄伯关中亦一时,并吞六国犹指挥。
白矜功德愚黔黎,驱山塞海疑有之。
吾闻卢生言,辟恶真人至。
又闻徐市言,蓬莱药可致。
愿捕巨鱼连弩射,史迁记此不及彼,古老相传恐真是。
岷峨一夜失崔嵬,峨耳山从蜀道来。
嗟乎六丁汝狂斐,区区为役长城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