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墟烟煖竹篱斜,踏雪来寻甫里家。
闭户惟遗堆径叶,窥帘还著供瓶花。
已闻处士宜除令,亦号徵君未赐麻。
百世自当逢赏鉴,大玄何必重侯芭。
晴墟烟煖竹篱斜,踏雪来寻甫里家。
闭户惟遗堆径叶,窥帘还著供瓶花。
已闻处士宜除令,亦号徵君未赐麻。
百世自当逢赏鉴,大玄何必重侯芭。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访友者在冬日踏雪寻访隐士的生活场景,充满了宁静与雅致。首句“晴墟烟煖竹篱斜”描绘了访者所见的清新景象,阳光照耀下的村落,暖暖的炊烟与倾斜的竹篱构成一幅和谐的画面。接着,“踏雪来寻甫里家”则点明了访者的行动和目的地,他穿越皑皑白雪,前往隐士的居所。
“闭户惟遗堆径叶,窥帘还著供瓶花”两句细腻地刻画了隐士的生活状态。门扉紧闭,仅留路上堆积的落叶为证;透过半开的窗帘,可以看到瓶中插着的鲜花,暗示着主人虽不在,但生活依然充满生机与美感。这不仅展现了隐士的简朴生活,也流露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尊重。
后两句“已闻处士宜除令,亦号徵君未赐麻”提到了隐士的身份和名声。处士,即隐居不仕的士人;徵君,是朝廷征召的官员。这里通过“除令”和“赐麻”的典故,赞美了隐士的高洁品格和超凡脱俗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表达了对隐士的敬仰之情。
最后,“百世自当逢赏鉴,大玄何必重侯芭”则表达了对隐士作品或精神价值的肯定,认为无论经过多少世代,总会有懂得欣赏其价值的人出现。同时,通过“大玄”这一词语,进一步强调了隐士作品的深远影响和不朽价值,不必过分追求世俗的荣誉和地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访友过程的细腻描绘,以及对隐士生活方式和精神品质的赞美,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了对高尚人格的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