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松声楼》
《题松声楼》全文
元 / 黄溍   形式: 古风

长松四檐间,落落无与伍。

天清啸歌发,肯作儿女语。

道人有真听,无迎亦无拒。

尚不知有耳,况觅声处所。

起视南山高,明月在庭户。

应念朝市人,闻鸡走风雨。

(0)
鉴赏

这首诗以“题松声楼”为题,由元代诗人黄溍所作。诗中描绘了松声楼周围环境的静谧与自然之美,以及诗人对这种宁静生活的向往和感悟。

首句“长松四檐间,落落无与伍”,以“长松”作为主体形象,描绘出松树在楼檐间的挺拔姿态,暗示其独立不群的品格。“落落无与伍”则进一步强调了松树的独特性,它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自成一格。

接着,“天清啸歌发,肯作儿女语”,诗人通过想象,将松树拟人化,赋予它清朗的啸歌之声,这啸歌并非世俗儿女的琐碎言语,而是高远、纯净的自然之音,象征着诗人内心的自由与超脱。

“道人有真听,无迎亦无拒”,这里使用了“道人”的意象,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或某种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这句表达了诗人对真实声音的倾听,既不迎合也不拒绝,体现了对自然之音的纯粹欣赏和内心世界的平静。

“尚不知有耳,况觅声处所”,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之音的感悟,强调了聆听者的心境,即在聆听时,心灵已超越了感官的局限,达到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状态。

最后,“起视南山高,明月在庭户”,诗人从对松声的沉思中回过神来,抬头望见远处的南山,明月映照在庭院之中,营造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夜景图。这一景象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丽,也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

“应念朝市人,闻鸡走风雨”,诗人在此借景抒情,表达了对都市喧嚣生活的反思,以及对宁静自然生活的向往。他认为,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人们往往忽略了自然的美好和平静,只有在听到鸡鸣、经历风雨之后,才能偶尔想起并怀念那种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生活状态。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松声楼周围环境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对超然物外精神境界的追求,以及对理想生活方式的向往。诗中充满了对宁静、和谐与自由的向往之情,给人以深刻的人生启示。

作者介绍
黄溍

黄溍
朝代:元   字:晋卿   籍贯:婺州路义乌(今浙江义乌)   生辰:1277年11月27日—1357年10月18日

黄溍(1277年11月27日—1357年10月18日),字晋卿,一字文潜,婺州路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元代著名史官、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文思敏捷,才华横溢,史识丰厚。一生著作颇丰,诗、词、文、赋及书法、绘画无所不精,与浦江的柳贯、临川的虞集、豫章的揭徯斯,被称为元代“儒林四杰”。他的门人宋濂、王袆、金涓、傅藻等皆有名于世。
猜你喜欢

王昭君五首·其四

愿作随阳鸟,秋风一度翔。

无恩承汉宠,祇忆见君王。

(0)

题茶泉廷尉云舫楼

参差华馆接平芜,缥缈飞楼引镜湖。

绝胜云中行画舫,还疑海上出蓬壶。

窗临南斗天无际,幔捲东林乌并呼。

珠树即看春烂漫,不妨高论拟潜夫。

(0)

陪大司成尹洞山先生游三茅山观池中小龙和作并以为别二首·其一

金门仙客归天上,却度华阳访紫清。

一望车箱连太乙,回看洞壑接沧瀛。

题诗丹壁云为墨,把酒琳宫鸟献笙。

此去台垣陪紫极,空馀吟眺独含情。

(0)

初至武陵官舍续陈后冈先生作

支离随浪迹,官舍武陵开。

花近秦人洞,云依善卷台。

簿书销日短,椄槢感心哀。

敷政宜春令,幽篁亦趁栽。

(0)

卧病省署同邹继甫作八首·其六

偶挂乌纱帽,悠然脩竹林。

却看青玉署,宁异白云岑。

雪后生新箨,风前袅素馨。

自非此君意,谁明大隐心。

(0)

魏黄门册封汴藩便归省觐二首·其二

共羡朝阳翼,东飞别帝庐。

到家仙作队,衔命玉为书。

锦被应裁扇,蟠桃不羡鱼。

花缸春烂漫,宴乐复何如。

(0)
诗词分类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诗人
贾似道 文廷式 程垓 林旭 舒亶 张九龄 真德秀 纪昀 范浚 郝经 鲍溶 吴均 黎廷瑞 杨无咎 白朴 周伦 李益 李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