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遁迹》
《遁迹》全文
宋 / 陆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遁迹荒村惯忍贫,秋毫不使丧其真。

家居亦以古为鉴,事过始知天胜人。

临食致思方下箸,读书有得每书绅。

放翁耄矣当知幸,布褐藜羹毕此身。

(0)
翻译
习惯了隐居荒村,忍受贫困,丝毫不改变自己的本真。
即使在家,也以古代为镜子,经历过世事后才明白天道胜过人力。
每当用餐前都会深思,然后才拿起筷子,读书有所领悟时会写下心得。
老翁我已年迈,深知这是幸运,身穿粗布衣,粗茶淡饭度过余生。
注释
遁迹:隐居。
荒村:偏远乡村。
忍贫:忍受贫穷。
秋毫:极小的事物,此处比喻微小的物质利益。
丧其真:丧失真实的自我。
古为鉴:以古代作为借鉴。
事过:经历事情后。
天胜人:自然法则或天意胜过人为努力。
临食致思:吃饭前深思熟虑。
下箸:拿起筷子。
书绅:在书卷上写下心得。
放翁:陆游的号,这里指代陆游本人。
耄矣:年老。
布褐藜羹:粗布衣服和粗粮汤。
毕此身:度过余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遁迹》,表达了作者晚年隐居生活中的淡泊与自省。首句“遁迹荒村惯忍贫”描绘了诗人选择远离尘嚣,习惯于贫困的生活,体现了他的坚韧和淡泊名利。次句“秋毫不使丧其真”强调了他在艰难生活中仍保持本真的品格。

“家居亦以古为鉴”表明诗人以历史为镜,从古代典籍中汲取智慧,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学习。接下来,“事过始知天胜人”则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深刻理解,认为自然规律往往超越人力,人应当顺应而非对抗。

“临食致思方下箸”写出了诗人吃饭时也会深思,体现出他的严肃生活态度和对生活的深入体悟。最后两句“读书有得每书绅”和“放翁耄矣当知幸,布褐藜羹毕此身”,诗人以“放翁”自嘲,表示即使生活简朴,能沉浸在书籍中有所收获,也感到庆幸,表达了他对晚年生活的满足和对知识的热爱。

整体来看,这首诗展现了陆游在晚年遁世生活中的心境,既有对贫困的坦然,又有对学问的执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思。

作者介绍
陆游

陆游
朝代:宋   字:务观   号:放翁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生辰:1125—1210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
猜你喜欢

赋得春风扇微和

习习和风扇,悠悠淑气微。

阳升知候改,律应喜春归。

池柳晴初拆,林莺暖欲飞。

川原浮彩翠,台馆动光辉。

泛艳摇丹阙,扬芳入粉闱。

发生当有分,枯朽幸因依。

(0)

寒节日寄乡友

岁岁逢寒食,寥寥古寺家。

踏青思故里,垂白看杨花。

原野稀疏雨,江天冷澹霞。

沧浪与湘水,归恨共无涯。

(0)

荆州新秋病起杂题一十五首.病起见秋扇

病起见秋扇,风前悟感伤。

念予当咽绝,得尔致清凉。

沙鹭如摇影,汀莲似绽香。

不同婕妤咏,托意怨君王。

(0)

闻歌

新秋弦管清,时转遏云声。

曲尽不知处,月高风满城。

(0)

观猎三首·其二

日隐寒山猎未归,鸣弦落羽雪霏霏。

梁园射尽南飞雁,淮楚人惊阳鸟啼。

(0)

奉送家兄归王屋山隐居二首·其一

洛阳天坛上,依稀似玉京。

夜分先见日,月静远闻笙。

云路将鸡犬,丹台有姓名。

古来成道者,兄弟亦同行。

(0)
诗词分类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诗人
刘敞 孙承恩 何景明 薛瑄 黄衷 邵雍 李东阳 戴亨 湛若水 区大相 王恭 张弼 郑孝胥 辛弃疾 欧阳修 刘攽 陈毅 郭祥正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