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诗夜半霜月白,胡床梦作乘槎客。
醉中入月捉玉兔,手摵桂枝鸣策策。
风吹天河银浪高,月边星宿相周遭。
五色机头索云锦,天孙一笑颜如桃。
天河下接武陵溪,重觅仙源路却迷。
五更波上回烟棹,半空飞雨落凄凄。
羽衣稚子双瞳方,伴我清江老严光。
落日还收钓筒去,芦风起处暮天长。
吟诗夜半霜月白,胡床梦作乘槎客。
醉中入月捉玉兔,手摵桂枝鸣策策。
风吹天河银浪高,月边星宿相周遭。
五色机头索云锦,天孙一笑颜如桃。
天河下接武陵溪,重觅仙源路却迷。
五更波上回烟棹,半空飞雨落凄凄。
羽衣稚子双瞳方,伴我清江老严光。
落日还收钓筒去,芦风起处暮天长。
这首诗是一位宋代诗人的作品,从内容来看,它描绘了一个仙境般的夜晚景象。诗人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瑰丽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一个梦幻与现实交织的世界。
"吟诗夜半霜月白,胡床梦作乘槎客。" 这两句从宏观上描绘了诗人的夜晚生活,他在深夜中吟诵着诗歌,而外面的月光如霜,内心却飘渺于遥远的胡床之梦,那里的自己仿佛成为了乘坐仙槎、翱翔天际的客人。
"醉中入月捉玉兔,手摵桂枝鸣策策。" 这两句则展现了诗人的幻想,他在醉酒之后似乎进入了月亮之中,并且能够触摸到传说中的玉兔(月宫中的神兽),同时用手轻拂桂枝,发出悦耳的声音,这些都是对仙境生活的一种向往。
"风吹天河银浪高,月边星宿相周遭。" 这两句描写了一个壮观的夜空场景,天河(即银河)在风的吹拂下形成了如同白银般的波涛,而周围的星辰则环绕着明亮的月亮。
接下来的几句继续构建了这个幻想世界:“五色机头索云锦,天孙一笑颜如桃。”这里的“五色”指的是彩色的丝线或是彩带,它们在空中缠绕成网,而被称为“天孙”的仙人面带微笑,其容颜红润如同桃花。
"天河下接武陵溪,重觅仙源路却迷。"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仙境的探寻,他想要找到连接现实与仙界之间的通道,但又似乎在这条道路上迷失了方向。
"五更波上回烟棹,半空飞雨落凄凄。" 这里“五更”指的是夜晚的最后一个时辰,而诗人则坐在水面上的小船之中,看着周围起伏的波浪以及回旋的烟雾,同时也感受到了空中的细雨,这些景象都给人一种凉爽而又略带凄清的感觉。
"羽衣稚子双瞳方,伴我清江老严光。"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与一位仙童的相遇,这个小朋友穿着轻盈的羽毛衣服,而他的眼眸正方,如同古代神话中的神灵,他们一起在清澈的江水边漫步,伴随的是老严光,这可能是对一个真实或虚构的人物的称呼。
最后两句"落日还收钓筒去,芦风起处暮天长。" 则描绘了诗人在夕阳下收拾渔具准备离开,而周围环境中芦苇轻摇,晚风中的草木也似乎在延伸着黄昏的时间,让夜幕降临得更为缓慢。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其丰富的想象和瑰丽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超现实的仙境世界。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神话传说以及仙界生活的向往,是一首典型的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
君今使河北,几日渡黄河。
脱身出台省,杖节犯风波。
东南耆旧中,如君能几何。
何人把袂留,顾我饯则那。
燕赵多佳人,善舞体婆娑。
不学白纻词,能唱瓠子歌。
歌罢令翁愁,井灶宅鼋鼍。
安得佐禹才,干旄饰五紽。
与君并驾驱,坐使民气和。
挥汗强援笔,矢辞愧不多。
柳岭相从岁屡迁,南湖同泛又经年。
斋前怪石曾为枕,门外长杨忆系船。
白酒一壶贤圣乐,古书千卷弟兄传。
九衢尘土忙如火,握手相看思黯然。
骅骝不惜换舟行,人到归时意气生。
五马未来迎使节,四弦何事作离声。
焚黄此去荣归里,垂老相看老弟兄。
来岁北来如访我,寄书频到利陵城。
马息山前见海棠,群仙会处锦屏张。
天寒日晚行人绝,自落自开还自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