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入定僧持法师画像》
《题入定僧持法师画像》全文
宋 / 李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形若龙蛇千岁蛰,神如日月四时新。

岂知鸡足山中客,元属莲华社里人。

岭上祖师提只履,烟中普化露全身。

拘拘守定乾皮袋,毕竟如何始是真。

(0)
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入定僧持法师的画像,展现了其神秘而超凡脱俗的形象。首句“形若龙蛇千岁蛰”以龙蛇比喻入定僧的身形,暗示其历经岁月洗礼,深藏不露,犹如沉睡千年的龙蛇,蕴含着深厚的力量与智慧。接下来“神如日月四时新”,进一步赞美了入定僧的精神如同日月一般永恒不衰,四季更替,其光芒依旧照耀人间,象征着佛法的恒久不变和普照万物。

“岂知鸡足山中客,元属莲华社里人”两句,巧妙地将入定僧与佛教圣地鸡足山及莲华社联系起来,暗示其不仅是一位普通的僧侣,更是与佛教圣地有着深厚渊源的修行者,体现了其非凡的身份和深厚的佛学造诣。

“岭上祖师提只履,烟中普化露全身”则通过描述祖师提携仅剩一只鞋的场景以及普化的形象,进一步强调了入定僧的修行精神和对佛法的深刻理解。这两句不仅描绘了生动的画面,也寓意着修行者在追求真理的路上,可能需要舍弃世俗的一切,包括物质的拥有,以达到心灵的纯净与自由。

最后,“拘拘守定乾皮袋,毕竟如何始是真”表达了对入定僧坚守戒律、精进修行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提出了一个哲学性的问题:真正的修行者如何在遵守规则的同时,达到内心的真实与自由?这不仅是对入定僧个人修行境界的赞叹,也是对所有寻求精神解脱之人的启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入定僧形象的描绘,既展现了其高深的佛学修为和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也蕴含了对修行本质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作者介绍
李纲

李纲
朝代:宋   字:伯纪   号:梁溪先生   生辰:1083年-1140年2月5日

李纲(1083年7月27日-1140年2月5日),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李纲登进士第,历官至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
猜你喜欢

山居杂咏·其四葺茅

诛茅补茅屋,乃在西峰西。

但恐风雨至,不知云日低。

宽惟客膝坐,高仅与眉齐。

何事居庵主,沿山辞蒺藜。

(0)

后七问·其三问津

扰扰役车尘,悠悠失路人。

九衢多覆辙,一往几埋轮。

我亦自兹去,相逢笑有因。

别寻林下叟,回指故山春。

(0)

十九秋·其十秋帘

白蘋红桕岸,孑孑幔旗高。

沉醉归吟客,凉风吹毙袍。

长卿新酒保,公瑾旧醇醪。

相见芭蕉道,枯禅笑我曹。

(0)

借园杂咏·其二访旧

白社曾游处,朱门今几重。

云峰仍故态,水镜变衰容。

地主闻虚席,山人许寄踪。

鹿门知可托,垂老愿相从。

(0)

春日偶成

经时何事苦吟生,藓径迟徊觅句行。

二月东风催鸟语,一桥春水照人清。

柳枝乍长连虚阁,云影閒拖出短楹。

无限幽怀徒自写,昨宵犹喜鹤来声。

(0)

谒龙山国恩寺

萧森古寺对空山,六代真源仰圣颜。

池水尚流曾浴处,居人谁掩旧柴关。

青林古木三春里,晴日高荣一照间。

何限荆榛虚怅望,白云无恙向人间。

(0)
诗词分类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诗人
程颂万 黄溍 刘过 吕岩 杨圻 韩偓 孙传庭 晏几道 谭嗣同 姜夔 薛季宣 洪亮吉 顾太清 王质 朱翌 尤侗 王寂 丁鹤年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