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借园杂咏·其二访旧》
《借园杂咏·其二访旧》全文
明 / 成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白社曾游处,朱门今几重。

云峰仍故态,水镜变衰容。

地主闻虚席,山人许寄踪。

鹿门知可托,垂老愿相从。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成鹫的《借园杂咏(其二)访旧》。诗中描绘了诗人对往昔游历之地的追忆与感慨,以及对旧友的怀念之情。

首联“白社曾游处,朱门今几重。”以“白社”与“朱门”的对比,表达了时光流转、世事变迁的感慨。“白社”象征着简朴、自由的生活环境,“朱门”则代表了富贵、权势的所在。诗人曾经在白社畅游,如今再访,朱门已非往日模样,暗示了社会阶层的更迭和人生的无常。

颔联“云峰仍故态,水镜变衰容。”进一步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变化。云雾缭绕的山峰依旧保持着原有的风貌,而清澈如镜的水面却映照出诗人衰老的面容。这一对比不仅展现了自然的永恒与人的易逝,也暗含了诗人对岁月流逝、青春不再的无奈与感慨。

颈联“地主闻虚席,山人许寄踪。”转而表达诗人对旧友的思念与渴望重逢的心情。地主听说他留有空位,山人愿意追随他,这里的“地主”与“山人”可能分别象征着诗人与旧友之间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希望与旧友再次相聚的愿望。

尾联“鹿门知可托,垂老愿相从。”以鹿门山为喻,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归宿的向往。鹿门山是古代隐士的栖息之地,这里寄托了诗人对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生活的向往。在垂暮之年,诗人仍然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可以托付身心的地方,与旧友一同度过余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生活的回忆、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个人命运与社会变迁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成鹫

成鹫
朝代:明

成鹫(1637-1722),清朝初年广东肇庆鼎湖山庆云寺僧。又名光鹫,字迹删,号东樵山人。俗姓方,名觊恺,字麟趾,番禺(今属广东省)人。出身书香仕宦世家。其为人豪放倜傥,诗文亦卓厉痛快,尽去雕饰,颇有似庄子处。沈德潜誉为诗僧第一。作品有《楞严直说》十卷、《鼎湖山志》八卷、《咸陟堂集》四十三卷、《金刚直说》一卷、《老子直说》二卷、《庄子内篇注》一卷等。 
猜你喜欢

题周防背面美人图·其四

只量钿尺认腰支,那有春风见面时。

会得李夫人意态,背人翻是耐人思。

(0)

七夕再叠环字韵

水玉兰钗火齐环,隐然黄色透眉间。

十分月有三分过,九孔针无一孔閒。

心巧素娴牛女慧,指尖红沁凤仙斑。

不消始影重祈祷,越病深时越丽颜。

(0)

无题和竹桥丈韵二十四章·其十三

环痕约指指如环,预种芳缘隔世间。

论阀未甘鱼媵贱,处囮何用雉媒閒。

花开艳极偏无子,笋出尖多易有斑。

只合化身明月镜,笑颦都得照卿颜。

(0)

病讯

日炙红酥汗体香,玉人小病倚银床。

心如莲子中间苦,面带葵花一半黄。

小婢那知窥喜怒,庸医枉自臆温凉。

君身何作灵芝药,只许侬看不许尝。

(0)

半睡

钟铭催月转堂坳,残髻拖针线未抛。

暗曳衣襟知密约,轻钩履舄订先交。

梅阴巳落更番子,豆蔻犹合百结包。

一朵红云看不定,才移眼尾又眉梢。

(0)

新年词·其三

九天珠玉堕云端,花里潜踪路渺漫。

侥倖下风兰气息,低徊昨日画阑干。

笑声尚带红绒落,瘦影应怜翠袖寒。

甘为立残虚幌月,待他徐照面痕乾。

(0)
诗词分类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麹信陵 常楚老 李澣 窦弘余 道潜 黄炎培 丰子恺 朱光潜 唐弢 陆轸 宋光宗 赵必象 顾德辉 袁袠 夏明翰 马君武 瞿秋白 雍正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