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仙居接两涯,海门山好向谁赊。
丹霞掩映千年树,碧涧萦回十里花。
云外听人吹楚竹,洞中留客饮胡麻。
醒来忽捧尧天诏,忆在台南第几家。
梦里仙居接两涯,海门山好向谁赊。
丹霞掩映千年树,碧涧萦回十里花。
云外听人吹楚竹,洞中留客饮胡麻。
醒来忽捧尧天诏,忆在台南第几家。
这首明代诗人储巏的《答夏郡博》描绘了一幅梦境中的仙境景象。首句“梦里仙居接两涯”以梦幻的方式展现出仙人居住之地的辽阔无垠,仿佛与天地相接。接下来,“海门山好向谁赊”暗示了美景如画,却似乎难以用言语形容其绝美,令人想要与他人共享。
“丹霞掩映千年树,碧涧萦回十里花”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色彩斑斓的自然景观,千年古树与红霞相映,碧绿的山涧流淌着繁花盛开的溪流,景色之美令人陶醉。
“云外听人吹楚竹,洞中留客饮胡麻”则通过云雾缭绕的环境和悠扬的竹笛声,以及洞穴中的宾主畅饮场景,增添了神秘与宁静的氛围。
最后,“醒来忽捧尧天诏,忆在台南第几家”诗人从梦境中醒来,发现自己接到天子的圣旨,不禁回忆起梦境中的美好,以及那里的山川风物,表达了对现实与梦境之间美好瞬间的怀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如梦似幻的仙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理想生活的憧憬。
又吴尘、暗斑吟袖,西湖深处能浣。
晴云片片平波影,飞趁棹歌声远。回首唤。
仿佛记、春风共载斜阳岸。轻携分短。
怅柳密藏桥,烟浓断径,隔水语音换。思量遍。
前度高阳酒伴。离踪悲事何限。
双峰塔露书空颖,情共暮鸦盘转。归兴懒。
悄不似、留眠水国莲香畔。灯帘晕满。
正蠹帙逢迎,沈煤半冷,风雨闭宵馆。
柳黄未结。放嫩晴消尽,断桥残雪。
隔水人家,浑是花阴,曾醉好春时节。
轻车几度新堤晓,想如今、燕莺犹说。
纵艳游、得似当年,早是旧情都别。
重到翻疑梦醒,弄泉试照影,惊见华发。
却笑归来,石老云荒,身世飘然一叶。
闭门约住青山色,自容与、吟窗清绝。
怕夜寒、吹到梅花,休卷半帘明月。
百花洲畔,十里湖边,沙鸥未许盟寒。
旧隐琴书,犹记渭水长安。
苍云数千万叠,却依然、一笑人间。
似梦里,对清尊白发,秉烛更阑。
渺渺烟波无际,唤扁舟欲去,且与凭阑。
此别何如,能消几度阳关。
江南又听夜雨,怕梅花、零落孤山。
归最好,甚闲人,犹自未闲。
吏散兵休文案静,数竿脩竹隔疏帘。
嗟予老矣欲归去,肯对江山叹滞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