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悠悠岁月徂,堂前空对一灯孤。
哀来瘦骨全如鹤,听得啼声半是乌。
酹酒几回悲伏腊,称觞明日罢屠苏。
春风不散终天恨,断尽柔肠泪欲枯。
人事悠悠岁月徂,堂前空对一灯孤。
哀来瘦骨全如鹤,听得啼声半是乌。
酹酒几回悲伏腊,称觞明日罢屠苏。
春风不散终天恨,断尽柔肠泪欲枯。
这首诗《壬辰除夕》由明代诗人徐熥所作,描绘了除夕之夜的孤独与哀愁,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联“人事悠悠岁月徂,堂前空对一灯孤”开篇即点出主题,以“悠悠”形容时间的漫长,以“徂”字暗示岁月的流逝,而“堂前空对一灯孤”则营造出除夕之夜的冷清氛围,一灯独照,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
颔联“哀来瘦骨全如鹤,听得啼声半是乌”进一步深化情感,通过比喻和拟人手法,将诗人的瘦骨比作鹤,形象地表现出身体的消瘦和精神的疲惫;“啼声半是乌”则借乌鸦的啼叫,象征哀伤的情绪,暗示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颈联“酹酒几回悲伏腊,称觞明日罢屠苏”描述了诗人除夕之夜的活动,通过“酹酒”、“称觞”等习俗,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新年的期待,然而“悲伏腊”和“罢屠苏”的对比,凸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复杂情感。
尾联“春风不散终天恨,断尽柔肠泪欲枯”收束全诗,以“春风不散”象征希望与生机,但“终天恨”则表明诗人对命运的无奈与绝望,最终“断尽柔肠泪欲枯”,表达了诗人深沉的哀愁与对生命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除夕之夜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以及在孤独与哀愁中寻求慰藉的心境。
赵仙入道,猛烈投玄,割除顿悟浮华。
对境修持,不若火长莲花。
予今诚言少付,遇戈矛、宽纳教他。
若有病,便庵中如死,也莫还家。
常效如斯坚志,管圣贤暗里,照鉴无差。
火灭烟消,灵腑自吐黄芽。
无私性停命住,意心清、玉结丹砂。
功行满,赴蓬莱鹤引,彩仗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