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兔驰冈地,饥鹰厉吻天。
为烦麋狗顾,遂给兽人鲜。
狂目兼槐落,惊毫共月捐。
可嗟多狡穴,归肉助庖膻。
脱兔驰冈地,饥鹰厉吻天。
为烦麋狗顾,遂给兽人鲜。
狂目兼槐落,惊毫共月捐。
可嗟多狡穴,归肉助庖膻。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动人心弦的画面,展现了自然界中弱肉强食的残酷景象。"脱兔驰冈地"一句,以兔子迅速奔跑的形象,表达出生存之迫切和恐惧的情绪。紧接着"饥鹰厉吻天"则是通过饥饿的老鹰向苍天啄食的姿态,展示了野兽为了生存所展现出的极度渴望。
诗人在"为烦麋狗顾"一句中,巧妙地引入了麋和狗这两种动物的形象,表达出它们在自然界中的竞争关系。而"遂给兽人鲜"则深化了主题,指出这些野兽为了生存,不得不互相残杀,以满足自己的食欲。
接下来的"狂目兼槐落,惊毫共月捐"两句,则是通过对比手法,将动物的狂热与自然界中槐树落叶和微小昆虫在月光下的细腻形态进行对照,强调了生存竞争的无处不在。
最后,诗人在"可嗟多狡穴,归肉助庖膻"两句中,用富有同情心的口吻,对这些为了生存而不得不隐藏于洞穴、依靠肉食维持生命的小动物表示了惋惜之情,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界中弱者境遇的深刻理解。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精妙的意象构建,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斗争的自然世界,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生命尊严与生存竞争复杂情感的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