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典曾闻世界如,内空空合外空虚。
筠竿已逊雨中响,柿叶还输霜后书。
梵典曾闻世界如,内空空合外空虚。
筠竿已逊雨中响,柿叶还输霜后书。
此诗《芭蕉》由清朝诗人弘历所作,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芭蕉在不同环境下的独特风姿与内在精神。
首句“梵典曾闻世界如”,借用佛教经典中的理念,将世界比作一片广阔无垠的画卷,暗示了芭蕉生长的背景宏大而深远。接着,“内空空合外空虚”一句,运用了禅宗中的“空”概念,表达了芭蕉内部与外部世界的和谐统一,象征着自然界的宁静与和谐。
“筠竿已逊雨中响,柿叶还输霜后书。”这两句诗则进一步描绘了芭蕉在特定环境下的表现。前半句“筠竿已逊雨中响”以竹子(筠竿)为对比,强调了雨中芭蕉叶片的声响,仿佛是大自然的乐章,显得生动而富有韵律。后半句“柿叶还输霜后书”则以秋霜后的柿叶为参照,赞美了芭蕉在霜降之后依然坚韧不拔的生命力,如同书页一般承载着岁月的痕迹,充满了深沉与厚重感。
整首诗通过对芭蕉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在不同季节中的美丽姿态,更蕴含了对自然、生命以及宇宙间和谐共生的深刻思考。弘历以高超的艺术手法,将自然景观与哲学思考巧妙融合,使得这首《芭蕉》成为了一幅既具视觉美感又富含哲理深度的艺术画卷。
好传此会诧时人,歌揭青云动暗尘。
霄汉得仙同白日,风骚寡如敌阳春。
笑谈未减题名地,富贵相高报主身。
谁向衣冠增盛事,龙头结客事尤新。
玉勒牙旌驻水湄,万人齐看柁开时。
此朝河伯想增气,去岁国公还赋诗。
岸蝶偶然穿翠箔,沙禽曾不避红旗。
旬馀即报行春足,可厌归轩暮雨随。
萸杯引满宴公堂,病客偏容泛浅觞。
为爱菊花惊晚节,不羞蓬鬓插秋香。
众宾谈笑谁倾座,上相风骚独擅场。
来岁凤池吟此日,夔龙高会耀辞铓。
篱菊答,自古人生有离合。
不得渊明泛玉觞,还有子真携酒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