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京奸计假荆公,绍述虽同事岂同。
不向岭南消祸本,更从海上立奇功。
蔡京奸计假荆公,绍述虽同事岂同。
不向岭南消祸本,更从海上立奇功。
此诗《龙德故宫怀古八首(其二)》由元代诗人郝经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蔡京与王安石的对比,以及对蔡京奸计和王安石“绍述”政策的评价,表达了对历史事件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首句“蔡京奸计假荆公”,直指蔡京利用王安石(荆公为王安石别称)的影响力,实则行奸诈之计。蔡京在历史上以权谋著称,而王安石则是著名的改革家,两人的关系复杂且充满争议。此句揭示了两人之间权力斗争的本质,蔡京借助王安石的声望,却背离了王安石的初衷,实施了与王安石理念相悖的奸计。
次句“绍述虽同事岂同”,进一步阐述了蔡京与王安石虽然在表面上有所合作,但实际上他们的目的和手段大相径庭。这里的“绍述”指的是王安石的后继者们试图继承和延续王安石的改革思想,但并未真正理解或实践其精髓。通过这句诗,郝经强调了合作背后的真实意图差异,暗示了蔡京的阴谋与王安石的改革理想之间的根本对立。
后两句“不向岭南消祸本,更从海上立奇功”,是对蔡京奸计的具体描述。岭南地区在古代被视为偏远之地,这里暗指蔡京策划的祸乱并非直接针对朝廷,而是通过间接手段,如利用地方势力或制造事端,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同时,“更从海上立奇功”则可能暗喻蔡京还可能通过海外活动,如贸易、外交等手段,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势力或实现某种政治目的。这两句诗不仅揭示了蔡京奸计的手段,也反映了其狡猾和深远的布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蔡京与王安石,以及对蔡京奸计的描绘,展现了郝经对历史事件深刻的理解和批判性思考。诗中不仅涉及历史人物的评价,还触及权力斗争、改革与保守、奸计与正道等多重主题,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的反思和对人性的洞察。
金陵城中无纤鳞,一鱼往往重六钧。
脊梁专车尾梢云,肉如大武千秋筋。
小港阻风泊乌舫,舫前渔艇晨收网。
一双白锦跳银刀,玉质黑章大如掌。
洞庭枨子青欲黄,香肤作线醯作浆。
供侬朝吃复晚吃,秃尾槎头俱避席。
可怜秋浦好秋山,侬眼未饱即北还。
江神挈月作团扇,一夜挥风卷波面。
留侬看山仍看江,更荐鲜鱼庖玉霜。
江神好意那可忘,江神恶剧那可当。
吾乡李君磊嵬胸,夜持云梯倚秋空。
月中夺得修月斧,斫倒南山千岁松。
束归丹灶和玉桂,燧出绿雾霏鸾龙。
捣成玄圭与苍璧,洒作横枝岁寒色。
庾岭霜林和靖园,掇入生绡供戏剧。
幻松作璧璧作梅,豪气勃郁尚不开。
琼艘满釂梅雪下,吐出西湖有声画。
恶风夜半阻归船,端欲留人作胜缘。
千里携家观竞渡,五湖新涨政黏天。
棹翻波浪山如雪,醉杀儿郎喜欲颠。
得去更佳留亦好,吾曹何处不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