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公今受圣明知,典选勤劳退食迟。
阙下每闻传启事,车前聊得奉光仪。
惭持手版迎州使,懒束腰章拜里儿。
为问门墙春色道,几多桃李沐荣枝。
山公今受圣明知,典选勤劳退食迟。
阙下每闻传启事,车前聊得奉光仪。
惭持手版迎州使,懒束腰章拜里儿。
为问门墙春色道,几多桃李沐荣枝。
此诗《献座主太宰李时言》是明代诗人皇甫汸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恩师的敬仰与感激之情。
首联“山公今受圣明知,典选勤劳退食迟。”以“山公”借指恩师,表达了恩师在圣上明察之下,勤勉于选拔人才的职务,即使工作繁忙,仍能从容应对,体现了恩师的高风亮节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颔联“阙下每闻传启事,车前聊得奉光仪。”进一步描绘了恩师在朝廷中的重要地位,每次有重要的启事传出,恩师都能得到及时的通知,并且在车前展现出尊贵的仪态,彰显了恩师的威望与影响力。
颈联“惭持手版迎州使,懒束腰章拜里儿。”则通过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自己作为学生,在面对恩师时的谦逊与恭敬。自己手持手版迎接州使,却因懒于束腰章而未能像里儿那样正式地向恩师行礼,这既表现了对自己身份的谦卑,也体现了对恩师的深切敬意。
尾联“为问门墙春色道,几多桃李沐荣枝。”以“门墙春色”比喻恩师的教诲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学生成长,而“桃李”则象征着众多的学生在恩师的教导下茁壮成长,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这一句表达了对恩师培养出众多优秀学生的感激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恩师教育事业的赞美与崇敬。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对恩师的颂扬,不仅展现了对师道的尊重,也体现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追求。
昔种梁王苑,今移汉将坛。
蒙笼低冕过,青翠捲帘看。
得地移根远,经霜抱节难。
开花成凤实,嫩笋长鱼竿。
蔼蔼军容静,萧萧郡宇宽。
细音和角暮,疏影上门寒。
湘浦何年变,山阳几处残。
不知轩屏侧,岁晚对袁安。
细雨阑珊眠鹭觉,钿波悠漾并鸳娇。
适来会得荆王意,秖为莲茎重细腰。
不忆西省松,不忆南宫菊。
惟忆新昌堂,萧萧北窗竹。
窗间枕簟在,来后何人宿。
幽咽新芦管,凄凉古竹枝。
似临猿峡唱,疑在雁门吹。
调为高多切,声缘小乍迟。
粗豪嫌觱篥,细妙胜参差。
云水巴南客,风沙陇上儿。
屈原收泪夜,苏武断肠时。
仰秣胡驹听,惊栖越鸟知。
何言胡越异,闻此一同悲。
朱槛低墙上,清流小阁前。
雇人栽菡萏,买石造潺湲。
影落江心月,声移谷口泉。
闲看捲帘坐,醉听掩窗眠。
路笑淘官水,家愁费料钱。
是非君莫问,一对一翛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