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迎阳礼上玄,翠华深驻紫坛前。
忻逢扫地观周典,绝胜横汾幸汉年。
帐殿旌旗寒映月,松门燔燎夜升烟。
未奉神休陪扈从,羞将辞赋奏甘泉。
天子迎阳礼上玄,翠华深驻紫坛前。
忻逢扫地观周典,绝胜横汾幸汉年。
帐殿旌旗寒映月,松门燔燎夜升烟。
未奉神休陪扈从,羞将辞赋奏甘泉。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皇帝在南郊进行祭祀活动的宏大场面与庄重氛围。首句“天子迎阳礼上玄”点明了祭祀的主题和时间,即在迎接太阳升起之时,向天神献祭。接着,“翠华深驻紫坛前”描绘了皇帝的仪仗停驻在紫色祭坛之前的情景,翠华代表了皇家的尊严与威严。
“忻逢扫地观周典,绝胜横汾幸汉年”两句,表达了对遵循古代周朝礼仪的欣喜之情,认为这比历史上其他帝王的巡游更为高尚。这里通过对比,突出了这次祭祀活动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
“帐殿旌旗寒映月,松门燔燎夜升烟”描绘了夜晚祭祀时的景象,帐殿和旌旗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庄严,而松门处的焚烧仪式则产生了袅袅上升的烟雾,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肃穆的气氛。
最后,“未奉神休陪扈从,羞将辞赋奏甘泉”表达了诗人未能亲自参与祭祀活动的遗憾,同时流露出对撰写颂扬神灵之辞赋的谦逊态度,体现了对神圣仪式的敬畏之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明代皇家祭祀活动的壮观与庄重,也体现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神灵的虔诚敬仰。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将别恨和心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澹烟乔木隔绵州。
高台面苍陂,六月风日冷。
蒹葭离披去,天水相与永。
怀新目似击,接要心已领。
仿像识鲛人,空蒙辨鱼艇。
错磨终南翠,颠倒白阁影。
崷崒增光辉,乘陵惜俄顷。
劳生愧严郑,外物慕张邴。
世复轻骅骝,吾甘杂蛙黾。
知归俗可忽,取适事莫并。
身退岂待官,老来苦便静。
况资菱芡足,庶结茅茨迥。
从此具扁舟,弥年逐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