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易不识日月魂,盲人展转误铜盆。
分阴分阳发天秘,羲文孔子同一门。
头童习之老鬅鬙,熙熙未梦春台登。
一朝索得乾坤蕴,岂但潜龙及履冰。
与君细评宝花纷,只恐鬼神潜听闻。
学易不识日月魂,盲人展转误铜盆。
分阴分阳发天秘,羲文孔子同一门。
头童习之老鬅鬙,熙熙未梦春台登。
一朝索得乾坤蕴,岂但潜龙及履冰。
与君细评宝花纷,只恐鬼神潜听闻。
这首宋诗《读易一首简刘韶美》是宋代诗人郭印的作品,他以易经为题材,表达了对易学深邃内涵的理解和个人修行的心得。首句“学易不识日月魂”揭示了研习者在探索易理时可能面临的困惑,暗示易学之深奥超越了日常认知。接下来的“盲人展转误铜盆”,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出学习者在探索过程中摸索前行的状态。
“分阴分阳发天秘,羲文孔子同一门”两句,强调易经阴阳理论的源远流长,以及它与古代圣贤如伏羲和孔子的思想相通。诗人通过“头童习之老鬅鬙”描述自己年华老去但仍坚持不懈的学习,表现出对易学的执着追求。“熙熙未梦春台登”则寓言式地表达了作者希望通过易学的智慧达到精神上的升华。
最后两句“一朝索得乾坤蕴,岂但潜龙及履冰”揭示了诗人对易学价值的认识,认为一旦真正领悟易理,不仅能洞察事物本质,还能在生活中如潜龙腾渊、履薄冰般谨慎行事。结尾“与君细评宝花纷,只恐鬼神潜听闻”则表达了诗人希望与朋友共同探讨易学的珍贵,担心连鬼神也会被吸引来倾听。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易学为媒介,展现了诗人对知识追求的执着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语言生动,富有哲理。
月下宜脩篁,风前宜新柳。
两清谁相宜,梅以雪为友。
孤山移数株,铁干矜希有。
无雪少精神,如人失胜偶。
情深唤奈何,枮坐相待久。
天似殊作解,吹霰洒疏牖。
仿古绘雪堂,细于影中取。
明灭幻冷光,往往困画手。
就旁写冻枝,以配支离叟。
彻骨耐高寒,虽老不嫌丑。
元赏惬素心,宜茶不宜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