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浸溪光碧,寒生松桧阴。
渔舟惊暮雨,高吹入秋林。
远浸溪光碧,寒生松桧阴。
渔舟惊暮雨,高吹入秋林。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冷的秋日山水画面。"远浸溪光碧",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远处溪水映照出的碧绿光芒,仿佛将整个空间浸染在一片明亮的绿色之中,展现出水色的清澈和深远。"寒生松桧阴"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凉,松树与桧木形成的浓密树荫中,透露出一股寒意,暗示着季节的转换和时光的流转。
"渔舟惊暮雨",诗人通过渔舟在暮雨中的动态,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渔舟的出现,不仅点明了此地临近水面,也让人感受到雨后的清新气息和生活的烟火气。"高吹入秋林",最后以渔舟上的笛声收尾,笛声穿透秋林,悠扬回荡,与前文的静谧形成对比,增添了诗歌的音乐性和情感深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的词语勾勒出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秋日山水图,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感悟。
伏枕君寂寂,折腰我营营。
所嗟经时别,相去一宿程。
携手昨何时,昆明春水平。
离郡来几日,太白夏云生。
之子未得意,贫病客帝城。
贫坚志士节,病长高人情。
隐几自恬澹,闭门无送迎。
龙卧心有待,鹤瘦貌弥清。
清机发为文,投我如振琼。
何以慰饥渴,捧之吟一声。
尘土长路晚,风烟废宫秋。
相逢立马语,尽日此桥头。
知君不得意,郁郁来西游。
惆怅新丰店,何人识马周。
我与二三子,策名在京师。
官小无职事,闲于为客时。
沈沈道观中,心赏期在兹。
到门车马回,入院巾杖随。
清和四月初,树木正华滋。
风清新叶影,鸟恋残花枝。
向夕天又晴,东南馀霞披。
置酒西廊下,待月杯行迟。
须臾金魄生,若与吾徒期。
光华一照耀,殿角相参差。
终夜清景前,笑歌不知疲。
长安名利地,此兴几人知。
浔阳郡厅后,有树不知名。
秋先梧桐落,春后桃李荣。
五月始萌动,八月已凋零。
左右皆松桂,四时郁青青。
岂量雨露恩,沾濡不均平。
荣枯各有分,天地本无情。
顾我亦相类,早衰向晚成。
形骸少多病,三十不丰盈。
毛鬓早改变,四十白髭生。
谁教两萧索,相对此江城。
门前少宾客,阶下多松竹。
秋景下西墙,凉风入东屋。
有琴慵不弄,有书闲不读。
尽日方寸中,澹然无所欲。
何须广居处,不用多积蓄。
丈室可容身,斗储可充腹。
况无治道术,坐受官家禄。
不种一株桑,不锄一垄谷。
终朝饱饭餐,卒岁丰衣服。
持此知愧心,自然易为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