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得数杯还巳足,诗过两韵不能神。
何须豪逸攀时杰,我自世间随分人。
酒得数杯还巳足,诗过两韵不能神。
何须豪逸攀时杰,我自世间随分人。
这首诗名为《自笑》,是金代诗人王若虚所作。通过诗中的内容,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自己创作状态的反思与自嘲。
首句“酒得数杯还巳足”,诗人以饮酒为喻,表达了自己在创作时,几杯酒下肚便已满足,暗示了他对于创作的追求并不在于外在的物质享受或外界的赞誉,而更注重内心的体验和精神的满足。
次句“诗过两韵不能神”,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在创作过程中的感受。这里的“两韵”可能指的是诗歌的韵脚,诗人说即使写到第二句的韵脚处也无法达到一种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这反映了诗人对于自己创作水平的自我审视,以及对艺术境界的不懈追求。
后两句“何须豪逸攀时杰,我自世间随分人”,则是诗人对于自身定位的思考。他明确表示无需去追求那些时代杰出人物的豪放与逸致,而是认为自己就应如世间平凡之人一般,过着属于自己的生活,创作出符合自己内心情感的作品。这种态度体现了诗人对于个性化的坚持,以及对真实自我的尊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展现了诗人对于创作、人生价值以及自我认知的深刻思考。它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世界,也蕴含了对于艺术与生活的独特见解,展现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真实的哲学态度。
如霜雪之将将。如日月之光明。国有大命。
不可以告人。妨其躬身。凤凰秋秋。其翼若干。
其声若箫。有凤有凰。乐帝之心。长夜慢兮。
永思骞兮。太古之不慢兮。礼义之不愆兮。
何恤人之言兮。涓涓源水。不壅不塞。毂既破碎。
乃大其辐。事以败矣。乃重太息。墨以为明。
狐狸而苍。
兰亭化身千百亿,贞观赵模推第一。
百家聚讼谩纷纭,正传宁到山中石。
论书当论气韵神,谁与痴儿较形质。
想当填郭断手初,帝与欧虞皆太息。
昭陵玉匣秘重泉,自此中天无二日。
元章老去不及见,却见苏家评甲乙。
北山居士得何许,购取宁论万金直。
几年僦屋客江海,宝气奎光夜相射。
南来北人多健者,名色连艘金满室。
应嗟我辈太痴绝,常抱蠹书论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