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霜雪之将将。如日月之光明。国有大命。
不可以告人。妨其躬身。凤凰秋秋。其翼若干。
其声若箫。有凤有凰。乐帝之心。长夜慢兮。
永思骞兮。太古之不慢兮。礼义之不愆兮。
何恤人之言兮。涓涓源水。不壅不塞。毂既破碎。
乃大其辐。事以败矣。乃重太息。墨以为明。
狐狸而苍。
如霜雪之将将。如日月之光明。国有大命。
不可以告人。妨其躬身。凤凰秋秋。其翼若干。
其声若箫。有凤有凰。乐帝之心。长夜慢兮。
永思骞兮。太古之不慢兮。礼义之不愆兮。
何恤人之言兮。涓涓源水。不壅不塞。毂既破碎。
乃大其辐。事以败矣。乃重太息。墨以为明。
狐狸而苍。
此诗描绘了诸多自然与社会的景象,既有对自然界的生动描绘,如“如霜雪之将将。如日月之光明”,又有对国家大事的庄重表达,“国有大命。不可以告人”。同时,也融入了对道德与礼仪的深刻思考,“妨其躬身。凤凰秋秋。其翼若干。其声若箫”。诗中还体现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有凤有凰。乐帝之心。长夜慢兮。永思骞兮”。
接着,诗人通过“太古之不慢兮。礼义之不愆兮。何恤人之言兮”表达了对远古时代道德风尚的怀念和对当今社会礼仪缺失的忧虑。最后,以“涓涓源水。不壅不塞。毂既破碎。乃大其辐。事以败矣。乃重太息。墨以为明。狐狸而苍”收尾,借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事物,隐喻了社会秩序的破坏与重建,以及个人在复杂世态中的挣扎与反思。
整首诗语言简洁凝练,寓意深远,展现了先秦时期文人士大夫对于自然、社会、道德和人性的深刻洞察与思考。
城高不可下,永日一登临。
曲槛凉飙急,空楼返照深。
苇花迷夕棹,梧叶散秋砧。
谩作归田赋,蹉跎岁欲阴。
寥寥深夜雪初晴,楼上云开月渐明。
池中片影依稀见,帘外清光远近生。
皎皎晴空疑破镜,广庭积素偏相映。
珠帘卷却光更深,玉指持来色逾净。
梦觉青楼最可怜,婵娟素魄满寒天。
天地寥寥同一色,秦淮楚江无限极。
归鸿断猿何处声,深闺旅馆遥相忆。
长安五侯华阁开,嘉宾列坐倾金罍。
赏明月,玩流雪,纤手蛾眉座中设。
清歌一声无断绝,夜已央,乐未阑。
狐裘兽炭不知寒,珠环翠佩声珊珊。
履舄纷纭桂袖攒,朱颜倚醉尽君欢。
人生少年全不久,相看且劝杯中酒。
丈夫富贵自有期,映雪读书徒白首。